唱片里的钢琴才女

2011-12-29 00:00:00孟国峰
读者欣赏 2011年7期


  孟国峰,专栏作家,作品涉及电影、古典音乐和心理学。
  
  在当今“中国钢琴时代三大领a军人物”中,我个人最偏爱陈萨。郎朗因为总是和超级乐团及明星指挥“捆绑”在一起,所以名声最响;李云迪则因为是肖邦大赛的冠军而闻名遐迩。相比之下,陈萨似乎没有很显赫的经历,但这些都掩盖不了这位钢琴才女的锋芒,2010年她获得了波兰政府颁发的“肖邦艺术护照”,更进一步证明了她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肖邦艺术护照”是波兰政府为那些传播肖邦音乐艺术而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界各国人士而印制的,共有80本,中国仅有4人获此殊荣。
  我第一次听陈萨的唱片还是在2005年的9月底,那张唱片由Harmonia Mundi在全球同步出版,全部5首作品都出自2005年五六月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举办的第十二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的现场录音。身处有两千多观众的巴斯音乐厅比赛现场,陈萨演奏的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和拉威尔的《夜之幽灵》充满灵性,那种特别的唯美和音乐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初的印象无疑也是最新鲜的,对于我来说,聆听的过程,也是探究和领悟的过程。
  2010年,为纪念肖邦诞辰两百周年,陈萨在荷兰录制了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这是迄今为止陈萨最完美的唱片。
  肖邦的这两首钢琴协奏曲被无数钢琴大师演绎过,平心而论,陈萨的演绎称不上奇妙,但兼具成熟的修养和青春的朝气。她弹奏的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体现了纯正的品位,主部主题的呈现从容自信,浪漫而抒情,歌唱性被置于首位,接下来的旋律进行也丝毫没有因音程的变动较大而影响整体的连绵流畅,副部主题呈现前那个恰如其分的停顿使这个优美至极的乐句更加荡人心旌。整个乐章的处理高度一致,几乎没有抢板变速。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处理略显小心翼翼,但和那种初生牛犊式的自由激烈相比,我更喜欢这种成熟钢琴家的分寸感,如同内心独白。第一次聆听时可能有人会觉得缺乏火花,但当你听完一次后,再听,一定会重新发现她的演奏原来满布起伏,有着贵族化的清逸之美。进入第二乐章《浪漫曲》的时候,陈萨的触键更加轻柔,仿佛唯恐打碎了这美丽的梦境,那种柔情似水的温馨触键和如同星空中浮游一般的旋律节奏感,是她深切感受的心声吐露。舞蹈性的终乐章陈萨也没有过分追求表面的绚丽,虽然色彩并不耀眼,但她的快速运指依然像炫技大师一般流畅无比,而且深入到了旋律线的内在结构中,贯穿整个结构的每一个音符都清晰无比,直到最后一个和弦结束,足以令我们对看似文静的陈萨喝彩不已。
  众所周知,肖邦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比《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更早完成,陈萨的演奏在风格上与第一首一脉相承。从第一个音符开始,钢琴就在飘逸中探求,主部主题呈现后接踵而来的那段曲折往返的大段旋律,陈萨弹出了如此悠长的气息和绵长的旋律线条,音乐的模进如同一串串优美的珍珠,晶莹剔透,没有任何打结的地方,只有缠绵纯粹的音符的流动。
  每次听陈萨的唱片,我仿佛都能感受到一颗孤独而骄傲的灵魂透过十指所传达的内心秘密,让人一边赞叹她的才气,一边期待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