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初步分析显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误差为1%。第一代的恒星在大爆炸后2亿年开始发光。
宇宙在“婴儿期”的时候,光子和物质结合在一起,满宇宙一片黑暗。一直到了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开始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宇宙各处的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这其中的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现在我们接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在大爆炸后38万年发射出来的。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之所以被称为“背景图”,是因为我们观察者不论往哪一方向看,皆可侦察到微波的存在。
上面是一张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查尔斯·本勒特领导的研究小组与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大卫·斯佩格尔共同整理出来的,全部资料来自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的最新发现。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于2001年6月进入太空,它的运行轨道距离地球约160万千米,主要用于观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其实,美国最早于1989年就发射了探测宇宙微波的卫星,这个卫星被叫做“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卫星”。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当时这个卫星绘制的微波宇宙只是一张草图,精度确实不够高。因此,美国从1996年开始研制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与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卫星相比,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有着十分显著的优点,技术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观察了形成于大爆炸后38万年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情况。根据科学家的推算,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目前的平均温度仅有2.73K(绝对温度),并且在天空各方向存在一些特别微小的变化(只有平均值的十万分之一),一般认为今日复杂的宇宙结构可能起源于这些微小的温度起伏,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高科学家精确估计恒星形成的时间,更将帮助科学家了解宇宙的特性,并证实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不但可以测定宇宙的年龄,还可以测定宇宙的形状。进一步的探测结果证实,宇宙像银河系一样是扁平的,而且一直在不断地膨胀,“婴儿期”宇宙的大小只有现代宇宙的千分之一。另外,一些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分析,宇宙是有限的,像一个大圆盘一样。科学家通过微波宇宙图了解到宇宙中原子占4%,暗物质比例为23%,剩下的73%全部是暗能量。
暗物质
天文学理论认为:宇宙中除了存在常见的各种发光的星体外,还存在着一种既不发光,又不与光发生作用,却具有万有引力的物质,即暗物质。暗物质在宇宙中占23%,它们像胶一样,维系在星系之间,保持着宇宙物质间的秩序。由于这些暗物质不发光,很难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直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才从测量星系重量中发现,原来星系间竟隐藏着这样一种暗物质,占了很大分量。但是关于暗物质的一切,人们都知之甚少。事实上,科学家早发现星系的质量似乎比所有恒星、气体和尘埃的可见质量要大得多,那么,肯定还有某种物质尚未被发现,这些物质又究竟是什么?暗物质由于它不发光(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X射线和γ射线等),所以人们就无法利用光来观测它。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有什么性质?它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如何?它和现在已知的各种天体的关系又如何?对此,人们还知之甚少。目前人们搜索暗物质的目标是寻找超对称粒子,若能够成功,其意义不亚于发现反物质。
2006年2月6日,英国《独立报》报道,英国天文学家经过3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宇宙的暗物质其实有很多“有悖常理”的特点,这其中最难以理解的特点就是它竟然是“热”的。因为此前科学家都认为暗物质是冰冷的,是一些死亡、迟钝的宇宙“矿泥”,但是此次研究发现,暗物质其实也有温度,它的温度甚至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高。来年英国剑桥的科学家假设,如果暗物质是由氢原子组成的,那么它的温度就可能达到10000℃,它会放出很耀眼的光芒。但是实际上,尽管暗物质有那么高的温度,却放不出光来。对于这一点,科学家感到很费解。
暗能量
暗能量的概念最早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但后来爱因斯坦把这个概念说成是他科学生涯中的大错误,因为它破坏了广义相对论的优美性。从那以后,暗能量成了科学家争论的话题。
现在,科学家明确了宇宙组成物质的比例是:4%是原子,也就是形成各星球上的物质;23%为不知名的黑色物质,即暗物质;73%为一种神秘的黑色能量,也就是暗能量。科学家一般认为,暗能量不是物质,而更接近能量。根据计算,常规物质和看不见的暗物质加起来并不足以构成整个宇宙。剩余成分就是暗能量。而且,最新证据,这种暗能量可能占宇宙总能量的2/3,它正在把宇宙中的星系及星系中的一切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相互分离。
暗能量是如何被发现的呢?科学家主要是通过观测类星体后获得的。类星体体积相对较小而能量巨大。质量巨大的类星体会导致经过它们附近的光线等发生弯曲,使成像产生扭曲和变形,这一原理与光学透镜类似,因而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科学家借助设立在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大型射电望远镜,共对数千个遥远类星体进行了观测,结果惊异地发现平均每700个类星体中就有一个受到“引力透镜”的影响,其射电信号会发生弯曲,最终出现二个以上的“虚像”。科学家于是认为,这也许只有暗能量才能解释。负责这一研究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伊恩·布朗教授说:“宇宙由暗物质所统治,这想法太奇怪了,值得大家去仔细研究验证。”
至于,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暗能量,科学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任何一个给定的空间里,暗能量的量很小,因此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被感觉出。但在广漠的宇宙空间中,其效果将非常强大,足以使星系和星系簇分离开。暗能量能使宇宙抵抗着引力而扩大,是推进宇宙膨胀的神秘力量。
最近的科学观测发现,宇宙正处于一种加速的膨胀中,所有遥远的星系都在飘离我们而去,并且飘离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宇宙在不可遏制地膨胀?研究表明,这就是澎湃在宇宙所有角落的神秘暗能量。
宇宙被暗能量所控制,而我们却看不到它。科学家的说法是:我们一般人通常把星系之间没有物质的真空地带想象成“什么也没有”,但是,在理想状态下,如果我们从星际空间中把其中存在的稀少的物质粒子全部移走,然后将所有穿过这个区域的辐射也全部屏蔽出去,再把这个区域彻底冷却到绝对零度,这样得到的空洞空间仍然会有某种残余的能量,这就是暗能量。
因此,有些科学家把暗能量称为“真空能”。暗能量可能提供了宇宙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之外的一种新的基本力——排斥力。
目前,关于暗能量的来源主要有二种理论:
第一种观点认为,暗能量类似爱因斯坦“宇宙常数”所假设的,是一种从真空中弥漫出来的能量,不会随时间改变,强度固定。
第二种观点认为,暗能量与一种变化的动态能量相关,能量导致目前宇宙加速膨胀。
但大多数科学家主张第一种观点,因为人们发现暗能量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空间无论怎样扩张,其密度总是恒定不变,而不会随着空间的扩大而稀薄。空间每扩大一点,真空中的暗能量也就随之增加一点,空间扩大的地方,就是暗能量产生的地方。与之相比,宇宙空间的物质总量却是基本恒定的,当空间不断扩大,物质的密度就会不断下降,物质在宇宙中越来越稀薄。很明显可以看出,随着宇宙空间的扩张,暗能量在宇宙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它所产生的宇宙斥力也越来越强大,很快就超过宇宙中的万有引力,使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断加快,直到最后失控,结果把星系、恒星、行星、原子等一一撕裂,形成一场宇宙大崩裂!最后,时间也将终止。
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宇宙会再循环聚合吗?一切都不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