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磁潜仪(AMS)由STS-134飞往国际空间站时带人运行轨道,虽然听起来像是另一个仪器,但实际与国际空间站的关系密不可分。这项研究由美国能源部发起,16个国家出资,由诺贝尔得主丁肇中教授领导,全球600多位物理学家将能分享这台粒子物理学探测仪产生的数据。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AMS项目经理特伦特·马丁说:“这种合作目前在空间科学界开始变得更为常见,但AMS是截止到目前建造空间科技探测仪出资最为多样化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国际空间站、国家实验室会鼓励在空间科学界的这种多方合作模式。”
寻找反物质、黑暗物质和宇宙射线在宇宙中的传播奥秘,这些仅仅是整个故事当中很小的一部分。为了充分理解科学的发展方向,就得考察科学发展的历史。对于AMS项目来说,它的实施也是这样。美国航空航天局与AMS的努力开始于1994年,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约翰逊太空中心进行了一项可行性研究,探讨这样一个脆弱的仪器是否能够在太空飞行而且获得有用数据。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AMS项目副经理理肯·波尔维格提到,面对危险的太空环境必须克服许多困难,他说:“这些类型的实验所使用的探测器,其最典型的使用环境是在地表以下,那里的温度从冬到夏变化不会超过2℃,而且岩矿千年不动。”
对于AMS项目所涉及的硬件的研究,自1995年项同正式批准后就已认真开始了。美国航空航天局与AMS项日达成的初步共识之一,就是质量、体积和动力方面必须有所限制,比如说,AMS合作项目考虑的轻量化永久磁铁大约为2吨,地面类似的电磁铁重约10000吨。
美国航空航天局和AMS项同组共同努力,计划推出二个版本的AMS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第一种版本的独特支撑结构USS-01于1997年完成,并于1998年6月由STS-91发射,携带4172千克的AMS工程评估版本。STS-91的任务顺利完成,因为考虑到空间站到2001年才能准备好接待AMS,所以科学家决定做一些改进。AMS计划越来越复杂,包括升级为更强大的低温超导超流态氦冷磁:这些变化把AMS的重量增至6918千克,因此又必须试验称为USS-02的第二种版本的支撑结构。
另一个重要共识是确定如何将数据从AMS传回地面,为此研制了数码数据录制系统,执行STS-91使命时用它来为AMS合作项目捕获数槲。这是AMS总体目标的一次初步尝试,但得到的数据使得测量的敏感度得到了提高。
工程师们持续研究程序和验证要求,并进入试验阶段,一干就是好几年。2001年1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用STS-108发射了一台原型同步加速器辅射探测仪,这次飞行试验验证了AMS探测仪的性能。AMS复杂性的升格也意味着数据通道从近70000个增至300000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了一个新型数码数据录制系统,于2011年2月用STS-133发射升空。这为AMS随STS-134的发射做好了准备。
在宣布国际空间站将持续运行至2020年以后,AMS合作项目将现有的低温磁更换为永久磁,其寿命无限。整个AMS被拆开,更换了磁铁,然后安装完备并进行了试验。从概念到实施只花了7个月时间,延长了AMS运行的可能期限。
马丁赞扬美国航空航天局员工和承包商做出的努力,称赞他们为AMS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的重大贡献。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将继续支持AMS环轨运行和收集数据。
AMS将是目前太空在轨飞行器中最先进的探测仪,它会增进我们对反物质和暗物质的整体认识,为物理学家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随着科学家寻求宇宙起源的答案,该调查也将促进现代物理学科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