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二次实验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

2011-12-29 00:00:00叶灵翔
考试周刊 2011年28期


  摘 要: 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方式,它会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质的飞跃。二次实验法是指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初次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重新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的一种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反思性学习。本文结合具体实例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规律、实验器材、实验异同点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反思,适时适度进行二次实验活动,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质量。
  关键词: 物理二次实验 反思学习能力 途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从伽利略开始,物理就与实验结下了不解之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大纲中物理总课时在减少,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个数在增加,课时比例的增多更体现了这一点。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今天,物理实验的教学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物理教师仍很少去关注思考学生物理实验的创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重复教材上规定的实验,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通过对本校老师的交流,得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不顾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学生情况的不同,采取单一的实验模式,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长期的传统的实验教学使许多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势,因害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把实验的课时一再压缩,使学生实验流于表面形式,走过场。这样做的后果是无形中教师仍然操纵着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是生动的物理实验演变成一种单向传递式的灌输,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只能“不厌其烦”地啃下这平淡无味的知识。另外,通过对全国高考的分析,以及对部分学校进行的调查,反映出:虽然经过实验学习和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达不到大纲的要求,尤其是设计实验的能力相当欠缺。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应把学生作为体验者,既要有效引领学生充分释放探究的欲望,又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刻反思,总结实验的成败得失。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方式,它会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质的飞跃。“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意识是人类宝贵的思维品质。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被认为是高中生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学生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今后的物理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成长=经验+反思。第一次实验提供给学生的是初次体验,学生从中获得感性的初步认识,二次实验就是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学会反思。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反思。真正的反思就是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学生对自身物理概念、原理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因此,二次实验法是指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初次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重新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的一种实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反思性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人的一种反审认知,即认知的再认知。反审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70年代提出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