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力学中受力分析是力学内容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微小形变产生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生感到特别困难知识点,能否突破这一难点,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很好掌握力学知识。在分析弹力、摩擦力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各力的产生条件,运用假设法或二力平衡分析;二是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分析;三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物体运动来分析。
关键词: 力学 弹力 摩擦力 分析
力学是高中物体重要知识,占到高考内容40%以上。要学好力学,首先必要对物体做出正确的受力分析,而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且伴随着整个高中阶段。所以如何使学生很好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是学好力学的要点。在受力分析中,弹力、摩擦力分析又是难中难点,这是因为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而形变有明显不明显之分。不明显形变我们无法看出其形变的情况,这时要分析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有弹力存在,就必须另找方法。在摩擦力中静摩擦力发生在互相接触且有相对运动趋势之间物体,同样物体的运动趋势不明显,物体间到底有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趋势,要判断清楚也非常困难。下面我结合例题来探讨,如何分析这两种力。
一、利用弹力、摩擦力的条件,运用假设法,二力平衡判断
例1:一表面光滑小球放置在竖直板与固定的斜面之间,如图,试判断小球与挡板之间是否存在弹力?
解: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互相接触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的原有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假设挡板对小球没有弹力,撤去挡板后小球不能静止在斜面上,原有状态改变,假设不成立,小球受到挡板对它的弹力.
例2:如图,三个物体A、B、C叠在水平面上,其中B物受到水平向右F=3N恒力作用,整体保持静止,试分析A、B、C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及C与地面之间摩擦力情况.
解:对整体A、B、C受到F恒力作用而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地对C有水平向左,F=3N的静摩擦力对C同样由二力平衡可知,C受的B对它水平向右F=3N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同样可知A、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
二、运用物体的平衡条件分析弹力摩擦力
例1:如图,质量分别为m、m(m>m)物体用一根细线连接跨过定滑轮保持静止,不计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力,试分析地面对m的弹力.
解:m静止,合力为零,即绳的拉力T=mg方向是竖直向上。m也保持静止,合力为零,而绳的拉力T=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