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导入教学探讨

2011-12-29 00:00:00朱家焰
考试周刊 2011年28期


  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仅取决于老师所受内容全面、深入,更依赖于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合理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要使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导入的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同学们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谓导入设计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精心设计初中历史教学的导语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有效的导入方法加以介绍。
  一、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先问学生:“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51块。”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就认真听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启发,发散思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导入时要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设计,注意从授课内容出发,抓住授课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巧妙设置学生感兴趣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情境,以此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激发学生急于探索的心理状态。如讲《难忘九一八》,我利用课件这样导入:新华网2005年9月18日电“经商不忘爱国”:这是今年沈阳市商界纪念“九一八事变”74周年的共同心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沈阳市工商界向全市1.5万家会员发起倡议:9月18日不搞庆典活动。你知道“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沈阳人民要纪念九一八?再如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式导入: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介绍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十幅浮雕中也有一副是纪念五四运动的。那么,当代中学生应怎样认识五四运动?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这种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三、用复习,衔接新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对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在温习巩固前面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基础之上,引入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接受新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我先复习提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然后着重指出失败的一面,问:“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并不满足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在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后,一部分进步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探索中国的前途,导入新课。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入即将学习的课堂。
  四、借媒体,增强直观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的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情绪,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从描述“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提出如下话题:“看过电视剧《宋氏三姐妹》的同学不知道注意了没有,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宋耀如等人看,诸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入新课的学习。
  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止上述四种导入方法,还有其他种类的导入方法,诸如创设历史情境法,对联导入法,叙家乡、引起热忱,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些导入方法完全可以融入上述四种教学导入方法之中,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种导入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随着历史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深入,新的教学导入方法还会被不断被发现;上述教学导入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老师在设置教学导入时完全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