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空冷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2011-12-29 00:00:00米兰
考试周刊 2011年28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三种空气冷却系统:直接空冷系统(GEA)、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海勒系统)的发展现状。文章概括性地介绍了空冷系统的关键技术,如冷却元件、翅片管束结构、风机、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以及干式—湿式联合冷却塔的设计原理。
  关键词: 发电厂空冷技术 直接冷却 间接冷却
  
  汽轮机排汽使用空气冷却方式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一种冷却方式,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一些国家引起重视,并在其后的十几年中相继成功地建造了一批空气冷却电厂,使发电厂空冷技术方式日趋成熟与完善,并逐渐形成了研究空冷新装置及使用的一系列技术,即发电厂空冷技术。我国的发电厂空冷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经历了容量由小到大,技术由不成熟到成熟,应用地区由炎热的南方到寒冷的北方,由不受重视到大力提倡的过程,其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一、三种空气冷却系统的发展情况
  目前在发电厂得到应用的空气冷却系统有:①直接空冷系统(GEA);②采用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③采用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即海勒系统)。
  三种空气冷却方式都已得到成功的应用,技术上是成功的,运行上是可靠的。直接空冷系统无论在单机容量还是在应用上都发展较快,间接空冷系统的发展较为缓慢。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空冷机组单机容量:直接空冷机组为南非马丁巴发电厂(665MW);具有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机组为南非肯达尔发电厂(686MW);具有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机组为伊朗(325MW)。
  当前,国内直接空冷发电厂发展空前迅速。在国外,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得到一定的应用与发展,如伊朗众多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就采用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
  二、我国发电厂空冷事业蓬勃发展
  1987—1988年,大同第二发电厂各投入1台200MW海勒式间接空冷机组,1992年后丰镇电厂相继投入4台海勒式间接空冷机组,1993—1994年太原第二热电厂投入2台具有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机组,为我国电厂空冷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我国第1台小型直接空冷机组——山西义望铁合金厂6000kW直接空冷机组成功投入运行,人们对直接空冷系统有了良好的直观印象。
  2003年11—12月,山西大唐国际云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200MW直接空冷机组投运。2004年秋,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300MW直接空冷机组投运。2005年4月和5月,大同二电厂2台600MW直接空冷机组投运。说明我国直接空冷系统近几年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建和在建的单机容量135MW及以上的直接空冷发电厂共31座,总装机容量约28810MW。其中已投产26台,装机容量为9070MW。
  三、冷却元件
  (一)发电厂空冷冷却元件的发展历程
  1.圆钢管绕铝翅片4排管。
  2.热浸锌椭圆钢管套矩形翅片或椭圆钢管绕椭圆片。
  3.单排管。
  单排管以其管内流通截面大、防冻性能优越而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单排管示意图如图1所示。[1]
  (二)目前得到成功应用的冷却元件
  1.铝管套铝翅片(海勒系统)。
  2.小口径热浸锌椭圆钢管(36mm×14mm)套矩形钢翅片2排管(具有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
  3.大口径热浸锌椭圆钢管(100mm×20mm)套矩形钢翅片2排管(直接空冷)。
  4.椭圆钢管绕椭圆翅片3排管(直接空冷)。
  5.单排管(直接空冷)。这些冷却元件,国内均有厂家制造。
  四、翅片管束结构
  随着直接空冷单机容量的增加,为减少占地面积,管束长度可达9—10m。
  管束迎风面第一排管采用较低的翅化比,第二排管采用较高的翅化比,这样可使管束各管排的换热比较均匀。
  经验表明,管束的顺、逆流结构(K/D结构),对防止凝结水的过冷乃至冻结,减少抽气器的负荷是有利的。顺、逆流管束面积比须根据环境气温而定。
  管束普遍采用A型结构,这对减少占地面积是有利的。
  五、风机
  风机在空冷散热器的强化传热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期300MW以上机组风机叶片直径广泛采用9.144m或者9.754m的轴流风机。目前空冷凝汽器采用的风机最大直径可达到10.363m。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风机的噪声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为了控制噪声,风机叶片叶尖速度不大于60m/s。由于空冷机组的经常处于变工况条件下,因此风机在运行中要变速。可采用双速电机或调频电机驱动。目前国内外直接空冷发电厂都采用调频电机的首选驱动方式。
  六、空冷设计技术
  30年前,大口径排汽管道限制了直接空冷单机容量的发展,现在排汽管道直径可以达到10m,这样就顺利地解决了管道的热补偿和支撑等设计问题。经过引进技术,国内已可解决大直径排汽管道的设计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掌握海勒式和具有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技术。经过近几年直接空冷电厂的建设,我国已初步掌握了其设计要领。
  应当注意的是,为降低电厂厂区噪声,某些直接空冷发电厂将管束迎面风速降低至2m/s以下,造成传热面积剧烈增加,投资增加,这样做是否有利值得探讨。另外,迎面风速过低,对预防热风再循环和横向大风影响的能力也会有所降低。
  七、运行经验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对于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在空冷塔外装设W型尖峰冷却器是解决渡夏问题的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案。
  最近,在国内新建的直接空冷系统中,在汽机排汽出口管处加装凝结水箱,可称之为具有凝结水箱的排汽装置。此种措施正在接受工程的考验。
  直接空冷的渡夏机组满发的经验正在总结和探讨之中。增湿型与向翅片表面喷雾状水比较,似乎增湿型不适合于我国的气候条件。
  八、干式—湿式联合冷却塔
  干式—湿式联合冷却的出现,不仅是为了节水,而且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可避免湿式冷却塔排汽所造成的污染。干式—湿式联合冷却系统的型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分建式联合冷却系统、合建式联合冷却系统。合建式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如图2所示,这种系统是由表面式凝汽器、干湿冷却部件合建在一个塔体里的机械通风式联合塔组成。合建式机械通风联合塔上段布置干冷散热器,下段布置湿冷部件,顶部布置轴流冷却风机。冷却水被循环水泵由塔底水池送至表面时凝汽器冷凝,汽轮机排汽,升温后先进入塔上段布置的干冷散热器,与空气换热降温后再由喷管喷洒到塔下段布置的填料中,通过淋水进一步降温后回到塔底水池中。[2]干式冷却部分散热量占干湿联合塔总散热量的1/4—1/3。在工业发达国家,干湿联合塔有很好的发展趋势。
  对原来采用湿式冷却塔发电厂,若夏季冷却能力不足,或秋冬季为了节水,则可在原湿式冷却塔的基础上另装1台干式冷却塔,组成干湿并列联合冷却系统。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夏季湿式运行,秋冬季干式运行。干—湿分建式联合冷却系统如图3所示[3]。
  九、结语
  空冷系统不只应用于缺水地区,就是在水源充沛的地区,由于环保的需要或比较经济合理,也可采用空冷。空冷系统的应用范围在日益扩大,可用于:垃圾发电站蒸汽轮机的空冷凝汽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空气冷却系统,工矿企业自备电站蒸汽轮机或拖动汽轮机的空冷凝汽器,干—湿并列联合冷却系统的空冷凝汽器等。我国由于缺水较为严重,因而空冷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显得更为迫切,空冷系统的应用在我国将大有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尔谋.发电厂空冷技术.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2.
  [2]温高.发电厂空冷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马义伟,刘纪福,钱辉广编著.空气冷却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