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的输出和运用,更要关注写作实践中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本文运用实践观察法、行为描述法、案例分析法等,将理论联系实际,试图寻求一条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
关键词: 初中学生 作文教学 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占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最直接关涉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开发。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最无奈的难题莫过于作文教学。有的学生一提笔写作文,在构思题材时,总感觉生活单调乏味,空虚茫然,无东西可写。或是写出的文章给人感觉平庸空洞,视野狭小,无真情实感的流露。其实,这往往是因在头脑中无写作的题材和素材,平时无处参考借鉴,缺少对人生的感悟所致。也许有的学生会心生怨气:我的生活只是读书、吃饭、睡觉,平淡得很,有什么可写的?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以平淡、琐碎为主线的,关键在于平时你可否用心观察、借鉴、感悟。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当面评改,或书面批改,都要找到他的长处,从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使学生通过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鼓励评语,看到自己写作前景与希望。在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
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总要求学生写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但学生因生活面狭窄,常常对自己周围的人、事、景、物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更谈不到关心和热爱。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就需要老师合理引导学生去读好生活这部无字书,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习以为常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感悟真情,从司空见惯里获得珍贵的事物,发现美好。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训练只有与学生生活联系,才会找到源头活水。为加强这种联系,我们要求作文命题必须紧扣学生的生活。观察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更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观察活动,让观察活动从室内到室外,从物到人,从现象到本质,从不自觉到自觉,并引导学生始终以对人的观察为重点,通过对人的了解来了解社会,并进一步促使学生写观察日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而且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初中“思品”课本中有“勇于开拓进取”等篇目,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借助于这些内容,以这些课题为文题,进行小议论文训练。还可将数、理、化、生中的某些引进来进行说明文训练。这样有利于拓宽命题范围,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训练和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了写作材料的来源,使学生感到写作材料无处不在,作文训练无处不在。
指导学生文贵创新,意高则文胜。立意要能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要通过某些颇具代表性的小事,来反映当今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社会关注的主题。更要能够避开一般同学的立意,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或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悟。谋篇布局的技巧指导,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还应达到结构新颖,构思巧妙。要创新作文的结构模式,可采用回环往复式、情景组合式、题记式、书信式、采访对话式等结构形式,使人耳目一新。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初中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据我了解,目前初中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当今初中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俗话说,作文即做人。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巨大,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把作文教学做好做强。
参考文献:
[1]程红兵.创新思维与作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7-8).
[2]刘国正.作文教学的实和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闾剑宝.要感悟生活:对学生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教学月刊,19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