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代呼唤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构建和谐的学校,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责任。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而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构建和谐学校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 班级管理 师生关系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一向严格,包括严密的班级管理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严厉的班级处罚,班级管理颇有成绩,也多次获得先进班集体,然而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天钢琴老师生气地告诉我又有几个学生没上课,我听了火冒三丈,立刻叫来这几人,还没等学生开口就见一学生两腿直哆嗦,问其原因,原来学生是怕我吓成那样的。当时我听了之后既好笑又难过,冷静一想:看来,我的班级管理缺乏人性化,平时一味强调教师权威与尊严,以师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学生见我都怕成这样了,还谈何与我交心呢,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如果不及时矫正,那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更谈不上和谐了。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尤其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热情换取坦诚,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和谐。那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应具体做到哪些呢?
一、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是一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最基础的步骤,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班主任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了解、全面分析就能够了解学生集体。要了解学生集体,除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情况外,还要重视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状况等。而热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出于内心真诚情感的平等友爱、纯洁健康的关系。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特别是对失去家庭温暖、性格行为怪异的学生,而对学得很苦、学业成绩却不佳及学习成绩差、行为不良的学生,教师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要像一株盛开的米兰花一样默默地把芳香洒满学生的心田。只有学生感觉到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地爱老师,师生之间的互爱才是最理想的。
现在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他们,允许他们谈看法、说想法,同时还要理解他们的心理,承认他们的兴趣,支持他们的爱好,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才不会消极怠工,才不会唯命是从,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用心沟通,平等对话,宽容学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彼此的相互沟通、理解。但在师德调查中,95%以上的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因为教师的工作繁忙琐碎,平时与学生个别对话少得可怜,而在这极少的对话中,批评与劝诫又占了多数。学生需要的谈话不是数落、训话,而是谈心。古人说:“人之相交,贵在交心。”谈心,不是教师一人滔滔不绝地讲话,而是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思想的交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眼睛了解到老师的关心、企盼、鼓励或不满,让老师从学生的眼睛里观察学生心灵的波动,引起共鸣,这样的谈心才是真正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需要学生的尊重,学生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尊重。然而受多年来师道尊严的影响,在对学问的探讨方面,在道德行为方面,当教师出现错误时,说一声“对不起”却成了难以启齿的事,而有的学生不喜欢某些教师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认为他从来没有错的时候。”西方有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人不尊重教师。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一条真理。敢为真理说“对不起”的教师,永远受学生的敬重。
教师还必须拥有一颗宽容之心。“逼学生改过”常常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有时还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抗情绪,于教育有百弊而无一利。宽容学生既是给学生一个台阶,又是给自己一个台阶,给学生一个台阶,并不是对学生犯错误不管不问,而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机智的措施、方法,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触及学生的心灵,唤起自尊,引发自悟。
三、为人师表,鼓励评价,信任学生
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树立公心,以自身的高素质影响学生,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学校教师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要代表在社会上占主导的全世界人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用这种观念去引导新一代。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惟有如此,教师的教育才会真正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并感染学生。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评价,而且这评价必须公正、全面。对于学生来说,评价还需要着眼于发展,从鼓励出发。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的老师是爱批评学生的老师。学生正处于可塑期,在教育中,我们的鼓励往往会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重新获得动力,创造出教育奇迹,然而我们更多的却是给学生无情地定位,让学生在毫无希望的状态中无奈地付出努力。学生特别需要从老师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同情、支持、赞赏,从而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确信感。这就是教师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力量源泉的主要原因。
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的导师、朋友,应紧跟时代,孜孜以求,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因此,班主任心中只要有了“爱”,就能善待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架子,心胸豁达,一视同仁,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善待学生的一切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能够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7.
[2]朱玉忠.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蒋小丰,高晓清.让班级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天堂——生命视野下的班级管理.班主任之友,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