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班主任在高等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不同阶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者从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协调工作三方面介绍了经验,以期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学班主任 教育工作 管理工作 协调工作
2010年我有幸成为大一新班的班主任,自从接手这个班以来,可谓尝到了其中的各种滋味,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心得体会颇深。下面我就大学班主任三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对这一年来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与教育界的同仁分享。
一、教育工作
1.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经常讲,利用班会、活动等灵活方式对不同时期的政治事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另外,还要充分调动班委们的积极性:把学生“包干到户”,进行个别教育;班委可以及时反映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让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政治思想的一手资料,为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心理教育。
刚走进大学的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宿友关系紧张、“恋爱”问题困扰、单亲家庭,等等。对于刚刚离开父母庇护的新生来说,确实难以处理,如果不进行及时疏导,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业。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出大量的努力工作。刚入学的时候,我将每个学生情况都作了一个详细的记录,包括:有多少学生家里经济困难;有多少学生是单亲家庭;有多少学生个性比较强,不愿与人交往,等等。当熟知这些情况以后,在每一次开办会或是下宿舍谈心时,就会针对不同问题,对他们进行开导,教他们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走出困境。
3.树立目标。
新生进入大学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目标是什么,在学习面前很茫然。首先,对毕业所需要的一些必要条件进行一个全面的介绍,让他们提早进行准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其次,在班会上将我们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就业所需的一些条件及就业形势进行一个整体上的介绍,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及未来的就业领域有一个整体认识;最后,让他们每学期都要写一份半年学习计划,计划自己半学期要做什么、要学什么、要考什么。
二、管理工作
1.选好干部,开好班会,搞好集体活动。
一个团结能干的班委能够带出好的班风,使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班干的选择,尤其是作为骨干的班长、团支书的选择,要综合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以及在同学中的威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只有把班级干部选好、用好,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2.班风建设。
班风是班集体长期形成的在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优良的班风是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重要保证。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成员才能相处愉快,才能对集体的力量和未来充满信心;才能有集体自尊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才能有自治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妥善处理学习、休息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另外,班主任还要教会这些大学生各种生活的本领和技巧,而且要告诉他们如何辨别是非,帮助他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和困惑。
4.学风建设。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进行学风建设也是班主任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从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开始,班主任便要向他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结合周围成功典型,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一名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勤思考、爱学习,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同学,最好在班级成立帮扶小组进行辅导。还要在班级形成围绕学习的良性竞争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班级学生考试不及格门次。
三、协调工作
1.协调任课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是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联系纽带。班主任要及时与老学生沟通,与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了解老师对学生的看法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老师讲的知识是否理解、教学方法是否接受。了解情况以后会及时与两者进行沟通,使这门课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2.协调班干部和普通同学之间的关系。
班干部是班级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花费了很多学习时间用在班级的管理上,鉴于此,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将班干部平分到这几个组中,他们就组成了互帮互助小组,普通同学在学习上帮助班干部,而班干部在生活中则帮助其他学生。这样既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增进了班干部和普通同学之间的友谊,让他们更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3.协调学习与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关系。
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使学生得到良好的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但是,如何协调好工作和学习是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班中学生加入学生会和社团的人数达到了全班的三分之二,有一阶段他们工作比较忙以至于影响到学习,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协调两者,我专门给同学们开了讲座。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不但学习没落下,工作也很出色。
四、结语
大学班主任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肩负着重任,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责,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时期的大学班主任必须认清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便引导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天,陈官章.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反思[J].才智,2009,(12):187-188.
[2]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