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11-12-29 00:00:00杨莉陈燕
考试周刊 2011年38期


  摘 要: 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设备落后,学生知识面狭窄。许多学生对历史课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死记硬背,因此对历史课没有兴趣。想要学好历史,首先要有兴趣。历史课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习与兴趣的关系;抓住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
  关键词: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标 兴趣培养
  
  在农村,由于学校设备落后,学困生面广,学生知识面狭窄。很多老师、家长、学生把历史课当作“副课”而不重视它。许多学生对历史课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死记硬背。因此,他们对历史课毫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想要学好历史,首先要有兴趣。我国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编制的。它的内容丰富,集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它的文字生动活泼,图文并茂,集直观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确对初中生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但是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并没有因教材的改变而提高,不重视历史学习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农村最为严重。这种现状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培养农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应从多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学习与兴趣的关系
  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学习的成功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智力,积极参与,而且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什么是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它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的表现。学习兴趣指的就是:“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学习内容(科目)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它是学习动机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一个对某一个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兴趣的关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二、抓住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一)吃透教材,融会贯通,灵活处理学科知识。
  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每个历史人物的经历,都包含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多种因素。教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及疑点,将各种知识点融会贯通。此外,还必须汲取一些教材以外的与内容有关,知识营养丰富,思想性好,健康性强,史实真切,不能有半点虚构成分的典型历史小故事或小知识等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使教材内容鲜活、丰富起来。比如在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个知识点时,插入他晚年日夜思念祖国大陆的情境:他身患重病期间,天天挣扎着起床,手扶拐杖登上点将台,拿着千里镜,深情地隔海瞭望祖国大陆的美好河山,倾注着他怀念祖国大陆同胞的真挚感情。后来台湾人民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台中县铁砧山上修建了一座郑成功塑像,面向大海,遥望大陆,寄托着台湾人民一心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强烈愿望,如今,国家采用“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这样的案例势必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感召作用。
  (二)采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
  1.设计精彩的导语,引发学生的兴趣。
  (1)故事传说导入法。
  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知识面狭窄的农村学生。比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帝国”这一内容时,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历史知识贫乏,当问到他项羽和拿破仑相比如何时,他竟说:‘霸王能举千斤鼎,何况拿破轮子?’那么我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何许人物呢?身高仅有一米六八的拿破仑,地中海科西嘉人,有卓越的军事指挥领导才能,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战场上度过。他参加过多次战斗,但没有负过一次伤。有一次,炮弹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却没伤他一块皮。”这样,学生自然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便会在期盼中等待你的讲授。
  (2)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
  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美国内战”时,设疑:“在美国的一次有关最著名的总统的民意测验中,林肯位居其首,为什么林肯那么受美国人民欢迎呢?同学们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黑奴吁天录》)这部小说吗?林肯曾经说,正是这部小说引发了一场战争,是什么战争?它的原因、性质和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可采用诗词导入法、联系现实法、联系国家时事政策导入法、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方法来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
  2.利用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