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2011-12-29 00:00:00陈娴
考试周刊 2011年38期


  一、 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中的“偶发事件”是指与课堂教学目的无关却直接干扰教学,突然发生的外来刺激或事件。由于课堂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在体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常常使一些教师手足失措,甚至陷入一种被动局面。因此,处理偶发事件既能体现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又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果处理不当,则不但会引起冲突,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寻其根源,因势利导,正确处理教学的偶发事件,以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偶发事件的类型分析
  (一)外部干扰型。
  体育课多数为室外课,课堂完全开放,尽管现在教学环境和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仍不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比如:上课时各班级之间的影响,其它班级体育游戏的助威、欢呼声,“不速之客”的突然闯入(比如越界的器械和不知名的行人等),都可能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学生自身紧张焦虑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教学时,有些学生表现出紧张、退缩、焦虑。这主要一方面是由于自身体质原因,无力完成学习任务,缺乏信心,灰心丧气,顾虑重重,退缩不前,另一方面是曾经在学习过程中受过挫折或出现情绪波动。此外,还有少数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或学习方法不当,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在课上表现为不敏感,冷淡,缺乏热情。
  (三)违反课堂纪律型。
  违规是指在课堂上发生违犯课堂纪律,妨碍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比如学生迟到早退、衣着违规、擅自离队、吆喝起哄、打闹争斗等。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管理不善、教学条件差、器材缺乏、场地拥挤等也有可能引发违反课堂纪律型偶发事件。
  (四)意外伤害型。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在不断的身体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出现伤害事故一方面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学生未考虑实际身体状况急于求成,造成身体意外损伤;教师教法手段采用不当,也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五)自误型。
  自误型偶发事件是指在体育课堂上由于教师讲解,示范失误引起骚动和混乱。因为教学是属于一种创造性劳动,尽管准备充分,万事具备,但仍免不了出现失误。
  三、体育课堂偶发事件处理策略
  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偶发事件”出现后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进行调控处理。
  (一)因势利导,利用外界干扰因素,转移学生注意。
  体育课基本在室外进行,外界对课堂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如能因势利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与上课无关的外界刺激在强度、新异性、对比和运动变化等特征方面超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信息刺激时,学生容易被这些无关的刺激所吸引,造成注意力分散,从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或注意力一时难以集中时,教师千万不要不明真相就批评一通,较好的应变办法是短促有力的鸣哨迅速、连续进行队列转换练习快速反应游戏,等等。
  如,上课时附近发出一声巨响,或者在同一操场上课的其他班级学生大声欢呼、叫喊,学生很有可能朝声源望去,教师可平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想一想,我刚才要求大家做什么?”停顿几秒钟再继续上课,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由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教学对象的有意“追忆”活动中。
  (二)沉着冷静,果断谨慎。
  如果教师不够冷静而与学生对峙,就会损坏教师的形象和威信。为了防止负面影响的产生,教师可以进行冷处理,沉着冷静,果断谨慎,把问题暂时搁置,留待课后妥善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常发生学生交头接耳或走神、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教师最好采用暗示教育,即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不惊动其他学生的情况下,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暗示,促使其自己意识到错误,从而达到自觉纠正的效果。
  教师采用多种暗示手段,如声调高低缓急的变化,眼神的注视,在讲解中走近违纪学生或轻摸学生的肩膀等,以使违纪学生得到指令,认真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暗示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是“温和”的提醒手段,不会因训斥个别学生而影响全体学生,又能使违纪现象及时终止,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为继续教育铺垫了情感基础,教师更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敬。
  (三)批评果断,褒贬分明。
  有些偶发事件是人为的,教师应立即判断出行为的动机和性质,给予应有的褒贬,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如举行接力比赛游戏时,有位女学生跑到半途鞋掉了,但她坚持赤着一只脚跑到了终点。老师表扬了她,说她顽强、勇敢,集体荣耀感强。当第二次比赛时,另一位男同学在跑前就把鞋带解开,刚跑几步就将鞋甩掉了。在总结时,老师就这事作出讲评:这位同学想得到表扬并没有错,但为了表扬而弄虚作假那就不对了。我们要干老实事,做老实人。
  (四)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
  对偶尔发生的意外损伤事故要采取急救措施先安排处置受伤者,然后改变练习内容和方法,用转移学生注意力的练习,消除心理障碍。
  保护失误时,首先教师应指出失误原因,然后让动作做得不规范的学生分别练习,教师进行保护示范使学生充分相信,老师是有能力保护他们安全的,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缺勤人数较多时,要变换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尽量少讲授新教材,多进行复习,提高动作质量。另外,还要改变教育学生方式,切忌面对全班学生对旷课、迟到者批评不绝,破坏上课学生的学习情绪。
  (五)适时修正。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失误(如讲授过程中的口误、遗漏,动作示范失误等),教师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有些失误在学生还未觉察时,如遗漏、口误等,教师可通过重复叙述的方法弥补;容易被学生发现的失误,如在示范体操动作中做得不够正确或没有成功完成时,教师应将事实情况告诉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判定失误,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纠正错误的方法,然后重做一次正确的动作。这样教师既没有把错误留给学生,又使学生感受到一次诚恳的、有错必纠的思想教育,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四、结语
  机智、灵活、巧妙地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是教师教育能力和教育修养的体现,是平时深思熟虑,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特征,积累丰富实践经验的结果。教学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很多偶发事件难以预料。教师要敏锐观察、灵活思维、果断意志,准确迅速作出判断,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原则见机行事妥善应变,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不可避免的偶发事件,体育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获取教育科学、原理及与体育相关专业知识,借鉴成功经验,勤于探素总结,以形成创造性意识、独特的教学风格,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便于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及时处理偶发事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2).
  [3]韩梅,张连,魏争光.体育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J].体育世界·学术,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