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能力综合发展之我见

2011-12-29 00:00:00赵莉
考试周刊 2011年38期


  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体育素质的综合发展。加强体育素质教育乃是中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的束缚,加上人们对新观念的认识不一致,要尽快实现学校体育所肩负的新的历史重任尚须不断探索。
  一、培养体育兴趣,让学生的体质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对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片面强调困难,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在传统教材上,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忽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对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形式授课,很难达到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采用多样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让学生的体质和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要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体育教学要锻炼学生的身体和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而且是激发学生的体育乐趣,是培养终身参加体育的锻炼习惯的需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二、开放体育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什么、学什么都得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在崇尚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今天,这肯定不能适应学生为了健康与参与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要求。
  开放式的体育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互动成为可能。开放式体育课基本部分模式是指,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圆满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自然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教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学习、探索,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为适应教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与不同要求的未来体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好课外课余时间
  课余、课外时间我们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培养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良好途径。其特点是学生自由自愿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自我锻炼,达到增强体质、体验运动乐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无约束的情况下,靠自我意识从事体育锻炼的最佳方案。
  1.建议开设以传播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特色、符合社会时尚的体育项目为课余体育运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所需从事的体育锻炼是在无约束、没有时间保证和设施条件差的情况下靠自觉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所以,帮助学生选择“跑步、力量、球类、健美操、武术”等社会体育项目为课余体育锻炼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2.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作息制度中的体育习惯和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实践证明,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从自身的体会中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体育兴趣,奠定终身的体育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在抓课间操质量的同时,向学生推行课间跳绳、跳橡皮筋、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飞环、踺球、呼啦圈、单双杠练习、散步等体育活动内容,对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养成作息制度中的体育习惯、提高自觉锻炼能力都有帮助。
  3.适时地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及野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因地制宜锻炼身体的能力。
  野外自然环境宁静优雅,空气清新、地形条件多变,对于开展体育活动非常适宜,组织学生开展长跑、爬山等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地选择项目。可以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使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4.进行极具特色且内容丰富的课外辅导或活动课。
  鉴于中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较低,运动技术掌握得不够牢固,锻炼方法及运动规则知道得较少。这就要求学校或体育教师不失时机地开设一些以卫生保健、锻炼方法、运动技术、比赛规则为主的辅导课或辅导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参加锻炼欲望和自我锻炼能力。综上所述,当今学校体育的任务已不仅仅局限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放眼未来。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方法,逐渐树立起积极参与的意识,形成自觉锻炼能力,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校内教育效果,而且要突出长期效果。如果锻炼时间延伸至终身,那么效果就会更显著,作用就更大。由上可以看出:加强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是时代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