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理论与教学实用性研究

2011-12-29 00:00:00饶利
考试周刊 2011年38期


  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基本手段而存在。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及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游戏分为智力性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体育游戏是活动性游戏的一种,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身体练习。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身心活动。任何一种体育游戏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的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发展游戏内容,制定游戏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及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
  2.第二信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游戏。动物虽也有一些类似游戏的嬉戏,但那只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游戏有本质区别。
  3.体育游戏具有竞赛的因素和一定的情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的,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二、体育游戏的分类
  体育游戏,可以分为5类。具体分类如下:①按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分队游戏和不分队游戏两种。不分队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集体行动的成份和比赛因素不大。分队游戏要求每队人数、实力上大致相等,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因而游戏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能否协调行动。②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可分为奔跑的游戏、跳跃的游戏、投掷的游戏等。③按发展身体素质可分为速度游戏、力量游戏、耐力游戏、灵敏游戏。④按运动负荷可分为大运动负荷游戏、中运动负荷游戏、小运动负荷游戏。⑤按游戏的性质来分,可分为一般性游戏、军事游戏、球类游戏等。
  三、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在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2.游戏必须有趣味性。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是太简单的游戏,高年级学生就没有兴趣;太难的游戏,低年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完成,他们同样也没有兴趣。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游戏内容要有新的知识变化。游戏不仅要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因而不能把那些已经过时了的、陈腐的东西再教给学生。
  4.游戏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要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5.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有许多好的游戏,无论是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很新颖而富有吸引力,但由于组织方法较复杂或者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器材,不方便教学,这样的游戏最好不要选用。
  四、体育游戏的组织教法
  1.讲解游戏内容与活动顺序。按游戏名称、目的意义、活动方法、规则要求和顺序一一讲解清楚;方法和规则是重点,必须特别强调。
  2.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教师对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引导,对违反规则和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予以教育。
  3.做好裁判工作。保证游戏活动始终在公正、准确、有序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4.适时结束并总结。在活动时间已到,活动次数完成,活动目的达到,但参加者尚未疲劳,余兴未尽时,要适时结束游戏并认真进行总结。对活动过程中参加者的表现进行讲评,讲清下次再进行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鼓舞精神,提高兴趣。
  五、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徒手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起到热身的作用。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状态,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
  2.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在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地跑,使学生跑出恐惧、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就会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运动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因而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还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4.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和健身作用,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的、适用性较强的游戏方法,广泛开展体育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