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2011-12-29 00:00:00刘涛
考试周刊 2011年38期


  摘 要: 本文紧紧围绕当前课改,根据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提出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爱数学。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小学生数学学习 学习兴趣
  
  数学对于大多学生来讲是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抽象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进行大量的计算。这些让学生们产生反感,甚至敬而远之。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谈几点意见。
  1.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分析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爱好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合适的教育方法。
  2.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教材中给出了许多说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实例,教师要用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的内容本来就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