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注意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分在时间上以一定的次序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形式。这些可比成份主要有教学的速度、密度、难度、强度、激情度,等等。通过这些有规律的交替和变化,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而且可以有效组织教学和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形成具有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节奏呢?
1.掌控适宜的教学速度
教学的速度通常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速度太快,教师以较快的语速讲授或点拔,几乎没有间隔的时间,学生得不到喘息,这样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疲劳、焦虑的情绪,给学生造成消化不良,认知困难;二是速度太慢,烦琐的说明、重复的讲解,使学生注意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那么,不快不慢就是最佳速度吗?也不是。教学速度若匀速不变,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单调,造成听觉疲劳。以上三种教学速度都很难成功。
教学速度应是有变化的。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主有次。因此在设计教学节奏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用力。一般情况下,由旧知引入新知的导入阶段,应采用快节奏,学生易懂的内容、简单例题的讲解也应如此处理。而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应放慢速度,用慢节奏,尽可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重点要反复从不同的角度讲授,难点则先分散,然后层层推进,缓缓地铺陈,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也应适当放慢速度。
适宜的教学速度标准是:采用慢节奏时,仍能保持学生活动的适度紧张,不致使他们心不在焉,注意力涣散;采用快节奏时,学生的思维能跟上教师授课的思路,不致产生后进生掉队现象。在具体施教时,一方面要按计划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