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繁育中四个关键的“7天”

2011-12-29 00:00:00傅春贵
农村百事通 2011年16期


  在母兔和仔兔饲养管理中,有四个十分关键的“7天”,即配种、分娩、断奶和分笼后的头7天。这是决定兔能否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拐点,必须引起重视,生产中要趋利避害,切实做好以保健为重点的护理工作,以减轻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母兔的繁殖率、仔兔的成活率及养兔的综合效益。下面介绍笔者总结出来的应对四个“7天”的良策,供广大养兔朋友参考。
  1.配种后7天。母兔配种后7天是受精卵着床期间,此期间受精卵着床易受障碍而造成胚胎死亡,其胚胎死亡率为50%,7天后,死亡率为7%。死亡原因为妊娠7天内,卵裂球或胚泡在输卵管或子宫内呈游离状态,容易受维生素缺乏症的影响(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E的缺乏),导致受精卵着床困难。因此,母兔自配种前3天起,至妊娠开始后7天止,每天应在母兔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90毫克/公斤、维生素E100毫克/公斤,从而确保配种的成功率和受精的有效率,提高产活仔数。
  2.产仔后7天。母兔产仔后的7天,对于初生仔兔来说是生死攸关的7天,因为这7天若管理不善,就易发生饥饿、寒冷、窒息、鼠害、母害以及黄尿病、低血糖症等。为了降低仔兔在这7天内的死伤率,应精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母兔产后容易口渴,要及时供给清洁饮水,防止母兔因口渴引起吃仔。②让初生仔兔及时吃上初乳,以增强抗病能力。③彻底消灭兔舍内的老鼠,防止老鼠进入仔兔巢箱咬死或吃掉仔兔。④寒冷季节,要认真做好仔兔巢箱防寒、防风的保温工作。仔兔暖身用的兔窝垫草单薄的,应予以加厚。⑤仔兔低血糖症多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兔,有较高的死亡率,给产后母兔饮用8%的蔗糖水,可有效预防此病。⑥仔兔黄尿病,是由母兔患乳房炎时给仔兔哺乳引起的,应及时进行母仔同步治疗,并加强兔笼、兔舍的消毒。⑦加强母兔产后营养,尽快恢复母兔体质,严防产后子宫感染。
  3.断奶前后7天。仔兔断奶后,除了营养来源改变外,还失去了母兔的抚育,产生孤独感,各种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变,舍温大大降低,母源抗体停止供应。以上的每一种应激都会对仔兔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可能成为其发病的诱因。因此,在仔兔断奶前后7天,应尽可能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断奶前就应补给断奶后所采用的饲料,这样仔兔就不会因急剧改变饲料而降低食欲或引起消化不良。在断奶前7天就把母兔和仔兔分离开来,每天只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它们在一起,以便母兔给仔兔喂奶,防止断奶时仔兔产生孤独感觉,确保仔兔断奶成功。
  4.分群后7天。仔兔断奶7天后,即可进入幼兔分群饲养阶段。生产实践表明,分群后7天,新的饲养环境会引起幼兔生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抗病力也会有所降低,不同窝的幼兔合群后将通过自身适应性调整,重新建立各自在这个新群体中的相互关系。同时,幼兔的吃、喝、拉、睡四点定位也是在这7天完成的,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保证幼兔顺利分群,应认真做好以下几点:①尽可能使分群前的环境温度和新环境的温度接近。②先用原来的饲料饲喂一段时间,待兔群的一切状况都稳定下来以后再逐渐换成幼兔期生长的饲料。③幼兔生长期容易发生疾病,分群饲养后应及时做好球虫病、兔瘟病、巴氏杆菌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预防。④幼兔混群后常会出现斗殴现象,故对幼兔要按日龄大小、身体强弱分成小群,笼养每笼4~5只,群养每群15~20只。以生长发育良好的为一群,发育差的为另一群,这样,就能规避强欺弱等各种不应有的伤害。
  (福建省宁化县客家兔业技术研究会 傅春贵 邮编:3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