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一晚两增一缩一控”高产抗逆栽培技术,其关键是“一晚”,即推迟播种期;“两增”,即增加播种密度和增加施肥量;“一缩”,即缩小播种行距;“一控”,即遇多雨年份,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控制倒伏。
1.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选择的旱地小麦品种应具备生育前期、中期稳健,后期短快;冬前生长稳健,地下根系的生长快于地上茎叶,根多、根深;分蘖力强,冬前分蘖具有早、快而集中等特点。返青早,起身迟,抽穗能力强,后期抗干热风,灌浆快,成熟早。品种生态型属强冬性,株高80~90厘米。种子处理可选用75%辛拌磷乳油按0.3%的比例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2.施足底肥
在肥料品种选择上应选用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做底肥,667平方米(1亩)施肥量为碳酸氢铵75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或选择含有效成分同量的复合肥如硝酸磷等做底肥。
3.推迟播种期,适当增加播种量
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前气温偏高的趋势,播种期可较传统播种期推迟7~8天,667平方米播种密度由23万粒提高到27万粒。
4.缩小播种行距
播种行距由18~20厘米缩小为15厘米,播种覆土深度以4~5厘米为宜,采用机器条播。
5.冬前管理(出苗~越冬)
具体管理措施有:查苗补种。播后遇大雨出现表土板结,可用“农作物出苗板结表破解器(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研制)”及时破除表土板结,确保苗全苗匀;冬前锄压耙耱,预防越冬期间麦苗冻死,并兼有疏土提温、压土提墒的作用。
6.春季管理(除草、防倒、治虫和抗冻)
除草:在小麦起身期(3月10日左右)可用苯磺隆喷洒杀除杂草;防倒:遇多雨年份,在拔节前的3月下旬~4月初喷洒多效唑,预防小麦倒伏;治虫:在干旱年份,拔节期用水胺硫磷喷雾防治麦长腿红蜘蛛的危害;抗冻:4月上旬若遇晚霜冻害,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2116”喷洒。
7.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穗期防治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同时667平方米喷洒磷酸二氢钾50~100克,以提高粒重。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靖华 王娟玲 王裕智 马爱平 崔欢虎 邮编: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