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2/ESo2GvCcoWMSk9JvqhykL9.webp)
社会财富大洗牌
从左图这个脉络中可以看出几个有意思的规律:
第一,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历史性现象,基本四到五年就有一次。
第二,中国经济最危险的时间点发生在萧条的年份,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大致十年一次。
第三,无论是1993年以前的“治理整顿”还是之后称作的“宏观调控”,上述年份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的时期。
2001年我写了《大败局》,那本书观察的10家企业中有7家倒闭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2007年我写了《大败局2》,那本书中的9家企业有5家倒闭在2004年5月的宏观调控中;黄光裕事件、荣世健澳元衍生品投资巨亏、联想巨亏、煤老板倒闭等事件又全发生在了2008年。
从上面这张年度框架表看来,刚刚过去的2010年和正在经历的2011年都是过渡的年份,从宏观经济波动的角度来看,不是具有节点性的关键年份。2011年,我们正安静地处在改革开放之后第八个长期波动周期中。
如果说2011年有什么特点的话,让我们还是把视线回溯到2008年的第三季度。因为当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的倒闭,外部我们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而央行的降息和4万亿元的公共基础建设投资又引发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向整合。从2008年的三季度以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巨大的泡沫。这个泡沫经过生成和扩大,逐渐从良性转向恶性。但即便如此,泡沫还不至于立即破灭,未来的短时期内社会总财富还是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无非是这一大势中的企业个体会身处在大洗牌当中:有些会崩溃,有些会停滞,有些则在大发展。
宏观走势维持去年大势
现在看来,GDP的增长不会出现大的问题。2010年已经大幅度超过年初设想,2011年还会保持在9%以上。如果说2012年是继2002年之后的一个大的换届年,在2003年到2012年这十年的执政周期中,“保八”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这就说明今明两年的货币投放将延续过去的规模。
CPI是企业界都很关注的问题,但令企业界头疼的是国家统计局的物价统计方式是“国家机密”。这就造成了我们从正式渠道看到的CPI增幅往往和我们切身感受大不相同——波士顿已经是美国城市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了,但是杭州的21个生活日常消费品中,有12个高于了波士顿。今年CPI究竟会达到多少,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如果一定要尽早有个预测,也得等到今年春粮收获的时候。中国粮食已经连续8年大丰收,今年粮食还能继续丰收吗?只要粮食处在一个比较宽裕的状况下,2011年的通货膨胀情况应该会比2010年好。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此前连续大丰收从来没有超过6年,这轮已经连续了8年,我期待还有第9年。
人民币汇率也是宏观经济中的大问题。2010年,中美的高层只要会谈就会密集讨论货币问题。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尽管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催得比较紧,但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和低的水平,去年只上升了2.5%左右。但接下来还会这样吗?我本身不是搞货币的,于是请教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不少专家,未来三到五年内,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什么状况?他们的答案是:2011年到2014年这个周期中,主要稳定在6∶1到5∶1之间,而且主动性不掌握在中国。如果真出现这样一个状况,中国的外贸企业会面临很大的问题。至少从现在看到的预测数据来看,2011年我们的出口会跌10%以内,进口大概增长20%左右,人民币汇率会影响到中国广大的以外贸为主的中小型企业。
房价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中国现在的房价和供求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预测房价走势时也不用考虑一个城市有多少房子供应,有多少老百姓买房。房价只跟三个东西有关,一是社会稳定,二是地方财政,三是失业率。2010年三季度以来,二级、三级城市土地拍卖持续出现“地王”,消费者和房地产商已经在用脚投票,认为房价还会涨,但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要房价维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所以房价现在正在由经济问题日渐演变成政治和社会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一季度房价大概不会有太大波动,如果波动太大,“两会”就开不下去了。而第二季度将是考量各地房价的一个“坎”。到时候,中央政府调控房价已达十八个月之久,中国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地方财政能够支持到那个时候吗?
接下来说说资本市场。2010年出现了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一半以上的散户赚了钱,这是过去两年最好的景象,但是股指却跌了14%。原因是什么呢?
金融危机之后,股市吸纳了大量的闲散资金。钱拥进来以后把股指往上推,而证监会扩大上市公司规模。2009年年底,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有1718家,这年增加98家。而在去年的前11月份,已经新增将近300家。2010年,国内的IPO大概有1万亿左右,但2009年却只有2700多亿。扩容很大,大盘指数自然大幅度下跌。就我对资本市场的观察,2010年是过去20年中,政府对资本市场操控最强和最明显的一年,所以大家看到了“个股狂欢的一年”。2011年大致还会重复去年的情景。
企业和政府面临“中考”
2010年,我们在很匆忙中走过,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它们在2011年还会继续演进。
从2010年10月17日央行开始增息以后,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面临了很大的压力。我近段时间在浙江和广东调研发现,民间的高利贷正不断在抬高。不仅如此,民营企业还面临着能源及劳动力的上涨、楼市低迷造成的国内需求萎缩、“单边信贷”紧缩、人民币汇率被动上涨四个夹板的挤压。以内需为例,2011年下半年全中国的家电企业出现亏损,我调研的在香港上市的12家体育用品公司出现了大规模的库存积压,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国内需求不旺盛。再以“单边信贷”紧缩为例,尽管今年又会出数万亿的贷款,但大多仍会投向基础设施,民营企业很难分食到其中的蛋糕。
四块夹板之中,今年是民营企业面临重要考验的年份。
民营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还是在内需。“MADE IN CHINA”这个词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接受始于1998年,从那时起到2008年欧美经济遇到问题的十年是“中国制造”的“黄金十年”。中国制造出的商品卖不出去了,就只能往内需扩展。
所以我们的企业家要学会怎么把“MADE IN CHINA”的产品做成“MADE FOR CHINA(为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制造业要学会把最好的商品卖到中国市场。
现在很多专家在讨论2011年我们最该关注的关键词时,都把票投给了“通货膨胀”。但我认为同样值得担心的还有就业问题。如果已经持续一两年的“刺激内需”政策造成内需萎缩,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实体企业将势必面临裁员。与此同时,城市化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每年有1%的人口,即1400万农村人走进城市,再加上每年大学毕业生670万,2000万新增人口需要就业,今年失业率会变成很大的问题。这要求中央政府两只眼分开看,一只眼看通货膨胀,一只眼看失业率,今年宏观调控的难度远远大于2010年。
接下来看看地方财政。如今我们的地方负债规模已经达到了8万亿人民币。从《预算法》的角度看,地方财政没有赤字的权利。如果房产长期处在萎缩状态,将直接导致房地产交易量的减少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地方财政在短期内将面临忍耐边界的挑战。所以说,从2011年开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会加剧。这个加剧会演变成中国经济下一轮改革的启动点:政府不但要考虑与民间财富进行分配的问题,政府和政府之间的财富分配也会成为问题。
还是回到最初的那个年代时间框架。我们当下正处在2008年到2012年的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波动区间中,经济在2011年出现大的波动,可能性不大。
但是,投资主导下的增长模式犹如一个泡沫已经把中国慢慢从世界金融危机的泥潭中带上来。现在这个泡沫慢慢由小变大。是由好开始变坏最终破灭,还是在没有变坏的时候就消退下去?现在还没有谁能给出答案。
但正是因为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才是2011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看点。
编者注:本文是吴晓波先生在本刊与央视《对手》栏目等单位举办的“2011 观点影响中国”主题沙龙上的演讲,经作者修订后发表。
编 辑 潘 灯
E-mail:pandeng@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