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

2011-12-29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11年3期


  编者按:他们是一群从农村走出来的“80后”、“90后”;他们大多怀揣着一个城市梦,希望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他们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他们中的许多人正逐渐褪去乡村气息,从外表到思维都与城市年轻人无异……他们被称作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主体,占到我国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有哪些期盼,又有哪些困惑?如何帮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让我们一起走进——
  
  工作——
  不仅仅是为生存而打工,更多的是为了梦想而打工,注重个人喜好、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和福利待进,要体面、有尊严、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快递员候亿存只有19岁,来自河北省曲阳县晓林乡,侯亿存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又向往外面的世界,高一没读完,就去了山西阳泉打工,在那里帮亲戚看个小菜摊。2009年9月,侯亿存抛弃了这份不喜欢的工作,来到北京千快递,他每天骑着载满包裹的电动车奔波在大街小巷,外人觉得辛苦,而他却很喜欢,他说:“这一行自由啊,而且每天接触不同的人,能学到不少东西。”现在,小侯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21岁的香玉是一家连锁足疗店的足疗技师。香玉的家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初中时因为家境不好辍学到县城打工,她先是给人家当保姆,后又当过服务员、收银员,工资都不高,自己认为又学不到淀什么技术,于是便离开县城,来到北京,在老乡的介绍下学起了足疗技术,足疗技师虽然辛苦,但收入却比较高。
  在北京一家商场做保安的冯新京,15岁就跟着家人搞室内装修,几年后却不想再干了,他说:“搞装修灰尘太大,对身体损害特别大,”2009年9月,冯新京在网上看到现在这家保安公司的招聘信息,就自己来到北京,经过面试、培训后上岗。最初冯新京的工资只有1200元,半年后因为人缘好、管理能力强,升任班长,固定工资涨到1500元,再加上奖金,每个月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韩嘉玲长期跟踪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她认为,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生存而出门打工的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大多是为了追逐自己的城市梦而打工。与上一代农民工有活就干、“脏累苦”的工作都能做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喜好、环境、发展空间、福利待遇等。在工作的选择上,他们不满足于只是挣钱糊口,而是选择体面、有尊严、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这也是他们频繁换工作的原因之一。
  
  发展——
  学习技能、提升自己能力素质的愿望强烈,有理想和追求,维权意识更强
  香玉工作的足疗店举行中医穴位理论考试,香玉考了全店的第一名。为了这次考试,香玉每晚下班回到宿舍都抱着书苦读。她说:“我们这儿的领班、主管、经理都是按脚出身,若让我做管理肯定不行,所以我只能努力提升技能,先做高级技师,再做特级技师。”
  而快递员侯亿存已不满足只给公司打工了。两个月前,他向亲戚借了2万元钱,承包了工作区域的快递,还雇了个老乡跟自己一起于。他说:“收入肯定能比以前多,可是压力也更大了!”刚承包时,侯亿存每天早晚都看书学习,先后看了《做事先做人》、《自己拯救自己》等书,他一天不看书就觉得缺少点什么。
  “由于文化水平较高,接受新生事物快,新生代农民工的追求比父辈高,上升空间也比父辈大多了。”研究员韩嘉玲说。
  
  困惑——
  就业层次低,不稳定。收入少,保障低,生活成本高,发展空间窄,徘徊在城市边缘,很难真正融入
 1efcdba405cf16b03a936f599eb89c7373bac1717005c5a2be59c827036d81ee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离开农村多年,对农村和土地已很陌生,回到农村反而不适应。他们觉得回去不知能做什么?家乡发展空间小、收入又低,环境啥的也没法跟大城市相比。但城市能是他们的家吗?高企的房价、昂贵的生活成本、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在城市边缘徘徊。
  在一家商场干保洁工的朱祥兰2003年来北京打工,由于工作不稳定,且居无定所,她搬了无数次家。可是,同早出晚归的辛苦相比,更让朱祥兰闹心的是儿子的教育。儿子今年3岁多,朱祥兰觉得自己就是吃了学历不高的亏,想让儿子多读书、读好书。可是再过几年孩子上小学怎么办?留在北京,就只能上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好的公立小学想都不敢想。
  据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的“三低”现象,而与“三低”相对应的,则是“兰多”——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研究员韩嘉玲认为,农民工最焦虑,的是工作,农民工的现状仍是就业层次低,稳定性差,保障性差,收入低,缺乏职业安全保障。“没有稳定的就业,导致他们对未来很是彷徨。”
  
  未来——
  农村不愿回,大城市融入较难,、期望加快城镇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创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在城镇落地生根
  未来在哪里要如何规划未来?
  朱祥兰则一直在观察老家怎么发展。她和老公都是安徽巢湖人,她说:“镇上建了好多工业园区,交通也很方便、我觉得回小城市发展也挺好的!回到镇上,房子是现成的,孩子的上学问题也解决了,镇上的教学质量肯定比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好,如果没孩子,迟几年也会回去的。再过3年我就打算先回去了。”谈到今后的事业,朱祥兰说:“老公想回家办个铸造厂。在外面就是挣钱,干累了、挣够了还是要回家的。”
  但也有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回去。“为什么要回去?”“冯新京反问道。家乡比较落后,交通也不发达,他将来想做些服装类的小生意,批发价几元钱一件的服装,能卖个几十块钱!”
  “再回去得开着轿车回去。”快递员侯亿存则说,“我不喜欢种地,觉得干不出理想和激情,更喜欢城市里忙碌而充实的生活。”
  韩嘉玲研究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还是要城市化,要让他们在城市安居乐业、落地生根,政府部门就要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增力日就业机会。农民工融入城市。不只是一个单向的问题,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也要以接纳翻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市民,需要制度建设。此外,要为农民工获得城镇住房制定相应的政策,让农民工在城市买房定居不再是梦想。还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大各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和边远地区经济的活力,吸引青年农民在当地向非农经济部门转移。
  
  我们相信,随着农民工人数的不断增长和对社会贡献的持续增加,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农民工受社会关注的程度已在不断提升,各地都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农民工追逐的城市梦将不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