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烟嗜酒 命丧脑梗

2011-12-29 00:00:00罗学宏
大众健康 2011年5期


  年仅37岁的谢先生是某武术馆的教官。他平素身强体壮,喜欢喝酒,每日饮酒量达500毫升,而且经常抽烟。那天,谢教官酩酊大醉后蒙头入睡,鼾声如雷。次日凌晨,家人发现其鼾声消失,急忙呼喊,他却已是呼之不应。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当地医院,抢救了两天两夜,却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时,谢教官已经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右侧大脑半球梗死。随后,病人呼吸、心跳骤停,虽全力抢救,却无力回天。一个生命就这样过早离世,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强壮的人,怎么会得脑梗死?
  
  青年脑梗死并非罕见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一般来说,脑梗死多见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调查显示,45岁以下的成人发生卒中(脑血管病)的比例约占全部病例的5%~15%。近年来,青年人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祸首多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频繁饮酒、吸烟、运动量少、高热量饮食、夜生活过度等,而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情绪焦躁又加重了对人体的损害,从而导致脑梗死发生。其中,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中的最危险因素。
  
  吸烟为什么会引起脑梗死
  
  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轻度吸烟者卒中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严重吸烟者是普通人群的4倍;戒烟5年后,其卒中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似。每日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长短也与卒中的发病率成正比,吸烟者卒中的病死率也远高于不吸烟者。
  烟中所含尼古丁、烟碱、丙烯醛、一氧化碳等与卒中的发病有关。这些物质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动脉内皮细胞中的肌球蛋白异常收缩,引起周围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学者证实,吸烟者凝血时间、血块形成速度和血块回缩时间均延长;还有研究表明,吸烟者红细胞压积显著增高。有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是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吸烟能直接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吸烟可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从而对血小板功能和血管阻力有显著的影响;吸烟对周围血管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并能刺激血管组织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可引起血管痉挛,而血管痉挛是脑梗塞形成的基础。总之,吸烟所致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是青年脑梗死的根源,也是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嗜酒是促发脑梗死的帮凶
  
  长期中等量或大量饮酒可使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降低,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长期饮酒使皮质醇、肾素及醛固酮分泌增加,肾上腺素活性增强,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酒精中毒还可使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障碍,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可增加血细胞比积(HCT),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减低红细胞的柔韧性,促使脑梗死发生;暴饮后的急性酒精性木僵以及不合适的睡眠体位,使颅外血管受压,干扰血流,也可促进脑梗死发生;嗜酒亦可促使代谢紊乱,特别是脂质代谢紊乱,产生高脂血症。由于脂质沉积,促进动脉管腔狭窄,影响血管弹性,加速动脉硬化,从而加速了“早熟性”动脉硬化的形成,且可直接刺激脑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脑动脉痉挛。
  
  年轻人需积极预防脑梗死
  
  第一, 定期体检,出现脑部症状时要及时诊治。在体检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致病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青年应该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
  第二, 及早戒烟,设立无烟区,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
  第三,现代生活节奏日趋加快,过度的紧张、劳累使许多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对脑梗死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保持平和、淡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休闲和健身的过程中应该选择轻松、运动量不大的项目或方式,“蹦迪”之类的活动应该避免。
  第四,要将膳食的总热量及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盐、糖的含量控制在正常所需要的范围内,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和植物蛋白。对体重超过正常的人,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500毫克)膳食。
  第五,一旦发生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频频打哈欠、说话不利索、流口水、一过性黑蒙等脑梗死的先兆,应立即前往有神经专科的医院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