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类已退化十大生理特征等

2011-12-29 00:00:00
大众健康 2011年10期


  爱锻炼与否基因决定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懒而不爱锻炼可能表示你正在丧失关键性的基因。
  研究人员在对特别饲养的健康小鼠进行研究时意外发现,有些小鼠肌肉处的两个基因对四处走动、运动锻炼是必需的。这些基因控制了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一种能在人运动时发生转化的酶)。那些肌肉内没有该基因的小鼠不能像其他小鼠一样跑数英里,在几秒钟之内即可被辨识出来。研究人员发现,没有肌肉AMPK基因的小鼠,线粒体层级会较低,当运动时它们的肌肉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会下降。通过剔除这些基因,发现线粒体的关键支配者是AMPK酶。
  当人们的生活随着新兴技术与运动渐行渐远时,人们的健康基本水平逐日下降,人们肌肉内的线粒体也被减少。这反过来导致人们越发难以重新开始锻炼。(《科技日报》)
  
  无名指长短影响性欲
  
  女人想找寻另一半,或许得将男人无名指的长短列入考虑,因为这与男性的性欲有关。美国科学家发现,无名指的长度确实是由子宫内男女性荷尔蒙含量决定。婴儿接触到愈多男性荷尔蒙睪丸素,无名指就可能愈长。这项研究首度说明,男性的无名指为何通常比食指长。女性则是相反。
  无名指长短以往被认为与精子数量、侵略行为、性倾向及运动细胞有关。而高睪丸素则与性欲较强相关。这项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了解前列腺癌与乳癌等与荷尔蒙失调有关的疾病。(《新华网》)
  
  现代人类已退化十大生理特征
  
  尾椎骨,也成为尾骨,是人类椎骨的最后一个部分,也可以说是人类失去的尾巴的残余。实际上,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或多或少有带着尾巴的影子,即使是在子宫发育的时候。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如此。人类胚胎发育的某些阶段,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有尾巴形状的组织。
  阑尾可能是人体器官中最著名的“遗迹”了。从这张“阑尾的过程”图片中,现今看来人类看似微不足道的阑尾曾经却帮助我们的祖先消化过很多富含纤维素的植物。有些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的阑尾可能发挥的是一种“安全屋”的作用,也帮助消化,但是那些做过阑尾切除手术的人就会告诉你,阑尾的真正功能或许就是填填外科医生的腰包罢了。
  智齿就像是口腔中不受欢迎的“住客”。通常,在口腔中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它们,但是它们可不管。它会让你老不舒服。通常智齿很少有能长好的,留着它们经常会让人非常难受。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拔掉以绝后患。
  半月皱襞是在眼部结膜内侧,相当于低等动物的第三眼睑,是进化过程中的退化痕迹,组织结构与球结膜近似,血管丰富。在很多鸟类、爬行动物中都有这样的特征。
  鼻窦是人体重要的“空气口袋”。尽管关于鼻窦的作用科学家们争论不已,但是依旧没有达成共识。有一点倒是公认的:如果你的鼻窦感染了,就会导致头痛。
  这里指的可不是整只耳朵。对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来说,它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耳朵,就像卫星捕捉信号一样。但是对于人类,我们的耳朵却已经丧失了这部分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黑猩猩和人类一样,耳部肌肉不发达,耳动能力较弱。
  世界上大约10%的人,耳朵的外缘有螺旋状,这是进化遗留的痕迹。在这张图片中,一个称为“达尔文结节”的耳轮增厚部分很明显,这是很多哺乳动物共有的特征。
  当你感到冷或者是受到压力的时候,你身上的竖毛肌就会不自觉的收缩,让你起“鸡皮疙瘩”。因为如果是生活在丛林中的动物,这种功能可以帮助自身热量的保持。只是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变成毛发浓密的“毛茸茸”动物,竖毛肌则不会像给我们祖先提供保护一样起作用了。
  迄今为止,男性乳头的生物学功能依然是未解的谜团。当胎儿缺失Y染色体时,会发育成为完全的女性;而当Y染色体存在时,胎儿则会发育成为男性。
  掌抓握反射是一种人类已经退化的行为。当一根手指或者相似的目标接触到新生婴儿的手掌心,37%的婴儿会本能地抓紧物体,婴儿的脚掌也会有同样有趣的反射现象,直到4到5个月时消失。这种反射行为对于我们的祖先或许很有用处,例如刚出生的小畜会抓紧母畜毛发而避免摔落的本能。
  扁桃体是人类身体的第一道防线,抗击着入侵的体内的病原体。扁桃体发炎或者是感染带来的困扰让很多人认为,如果扁桃体当初真的担负着免疫系统的重要角色,那么人类进化至今,它的这种功能或许早已退化了。(《光明网》)
  
  基因变异能引发偏头痛
  
  美国研究人员发表研究报告称,偏头痛与3个基因变异有关。研究人员对超过2.3万名妇女的基因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妇女中有5000多人患有偏头痛。在这份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约30亿个人类基因碱基对中,找出了具有关联性的序列。
  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的3个基因较常出现变异,这3个基因分别为TRPM8、LRP1和PRDM16。如果被调查女性上述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异,她们患偏头痛的几率会提高10%至15%。
  据研究者介绍,TRPM8基因控制着人们对寒冷和疼痛的敏感程度,LRP1基因负责向神经元传递信号。PRDM16基因能够调控肌肉脂肪代谢,其与偏头痛的相关性正在研究中。(《科技日报》)
  
  青少年吸毒可致膀胱萎缩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现,大多数服食氯胺酮(俗称“K仔”)的青少年,都会出现膀胱萎缩现象。“索K”次数愈多,膀胱容量愈小。另外,研究又发现,戒毒可令吸毒者膀胱功能逐步撤消。接受戒毒服务约3个月后,吸毒者膀胱容量可恢复至平均243毫升。而戒毒1年以上,膀胱容量可恢复至387毫升。不过,如果吸毒年期太长,即使戒毒,亦未必可改善受损膀胱的功能。(《中国新闻网》)
  
  他汀类药物有抗感染功效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报告说,曾参与他汀类药物试验的人群,在试验结束多年后因感染而死亡的比例还明显降低。广泛用于降血脂和防治心脏病的他汀类药物,“出人意料”地还有抗感染的功效。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报告说,曾参与他汀类药物试验的人群,在试验结束多年后因感染而死亡的比例还明显降低。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疗效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服药,因为也有研究显示这种药物可能造成肌肉疼痛,还可能对肝、肾等产生副作用。(《新华网》)
  
  无痛手术治疗老花眼
  
  英国开始启用一种新疗法,在角膜内植入微型环,无痛治疗老花眼,摆脱眼镜烦恼。这一疗法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发并不断完善,耗资7000万美元。手术核心是在角膜内植入微型环,调节角膜屈光度,使影像投射到视网膜时完全聚焦。
  6年前,一些老视患者勇敢尝鲜,第一批接受手术。研究人员定期检查他们的眼睛状况,发现植入的微型环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去年开始,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的6000多人接受这种手术治疗。
  不过,这种手术并不适用于所有老视人群。专家建议,70岁以上老人慎用。(《深圳晚报》)
  
  有些基因太多会让人超瘦
  
  与肥胖有关的基因特征近来多有报道,但让人超瘦的基因特征很少被发现和提起。有些基因的数量如果太多,就有可能让人骨瘦如柴。
  由英国、瑞士、法国等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这份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9.5万人的基因数据,结果发现,如果第16号染色体上名为16p11.2的一个区域中的基因被过多复制,就会让人超瘦。如果拥有过多的相关基因,男性超瘦的风险会是正常人的23倍,而女性超瘦的风险也会是正常人的5倍。这里超瘦的定义是体重指数低于18.5,已属于不健康的瘦的范畴。
  据介绍,在这个区域中共有28个基因,研究人员计划对它们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它们影响胖瘦的深层原因。(《财经网》)
  
  
  性格并非一成不变30岁后才稳定
  
  人的一生中,性格并非一成不变。许多人事隔几十年再遇到小学同学往往会发现,世事沧桑似乎已使对方变了一个人。德国近日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分析结果从统计学角度证实了这一点。德国明斯特大学、莱比锡大学和美因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2005年至2009年间进行的一项涉及1.5万余名德国人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和退休等重要人生历程对心理学“五大人格特质”的影响,进行了专项研究。这五大人格特质是:经验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和情绪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性格一般要到30岁才会趋于稳定,70岁之后又可能发生明显变化,重大的人生经历往往会对人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银川晚报》)
  
  走路快的人长寿
  
  一项新研究发现,走路快慢可预测寿命长短。研究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结果发现,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险就会下降12%。比如,在75—84岁的老年妇女中,走路最快(速度大于等于1.4米/秒)的老人再活10年的几率为 92%,而走路最慢(速度小于等于0.4米/秒)的老人再活10年的几率仅为35%。
  专家表示,走路速度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活力,因为走路涉及到身体诸多器官和系统,如心脏、肺脏、肌肉、关节、骨骼和大脑等。专家认为,走路速度将成为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判断患者体质的重要依据之一,速度慢意味着患者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血压、饮食以及锻炼等健康因素。(《西宁晚报》)
  
  “气大”确实“伤身”
  
  俗话说“气大伤身”,但很少有人能在怒火冲头的时候做到心平气和。近日,“美国雅虎网”载文指出,生气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可是全方位的。
  大脑反应慢。经常生气,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就会被破坏,加快脑细胞衰老。
  心律不齐。生气会让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大量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为了供应足够的氧气,只能加倍工作,从而引起心律不齐。
  增加肝脏脂肪。生气时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游离脂肪酸增加。游离脂肪酸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它对肝细胞就像美食对身材,缺了不行,多了有害。
  皮肤长斑。美国一项对5000名脸上长斑的女性研究显示,当她们情绪差时,任何药物对色斑的治疗都不明显,但减少生气次数,色斑就会消退。
  伤害肠胃。经常听人说“气饱了”,这是因为愤怒的情绪会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会导致胃溃疡。(《银川晚报》)
  
  保持直立姿势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保持良好姿势可以让人感觉更强壮,控制力更强,对疼痛的忍受能力也更强。研究发现,与保持“服从姿势”(也称“投降姿势”,即弓腰驼背姿势)的人相比,昂首挺胸,姿势良好的人处理疼痛的能力更强。保持“服从姿势”的人,“痛点”更低,即对疼痛的忍受能力更差。
  研究负责人表示,保持良好姿势有助于提高睾丸激素水平,降低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新研究表明,感觉疼痛的时候,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服从姿势”,自然将身体弯曲成球状,而应该尽量拉伸身体。研究人员指出,坐直身体或站直身体,挺起胸膛,舒展身体,会让大脑产生“更能控制局面”的印象。因而,应对疼痛的效果会更好。(《中国妇女报》)
  
  深层睡眠差增加高血压危险
  
  多项研究证实,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症和心脏病等增加。而老年男性深层睡眠时间过少会导致高血压危险大幅增加。
  哈佛大学医学院对784名平均年龄为75岁的老年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研究人员根据参试老人深层睡眠时的慢波期(SWS恢复睡眠)时间长短,将参试者分成4组,完成SWS时间与高血压发病率关联对比研究。结果发现,SWS深层睡眠时间最短的老年男性罹患高血压的几率比SWS时间最长的老年男性高出80%。研究人员将年龄、种族、肥胖和睡眠时间长短等因素纳入综合考虑范畴之后,这一结果并不受影响。这项为期近4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那些SWS时间占总睡眠时间不足4%的老年人更容易罹患高血压。这些老年人夜间睡眠过程中惊醒次数更多,也更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问题。(《河北日报》)
  
  吃糖过多伤心脏
  
  糖吃得多了,不仅会带来肥胖、糖尿病等病的风险,现在有研究发现,它还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一项新研究发现,成年人吃糖过多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糖只能占每天食物热量的5%。专家表示,有证据表明吃糖多的人更可能罹患心脏病和糖尿病。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连续两周摄入的果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浆占每日所需热量25%的成年人,其坏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B都有所升高。
  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糖,而“隐形糖”让我们在不经意间也摄入了很多糖。专家提醒,猕猴桃吃起来较酸,含糖量却是10%。含糖量在9%—13%之间的水果还有苹果、杏、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等,而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水果,含糖量超过了14%。还有一种“隐形糖”是在面包、话梅、酸奶和调味酱里。亟待注意。(《西宁晚报》)
  
  每天运动15分钟寿命延长3年
  
  每天只要运动15分钟,每周六天共约90分钟,就可降低总死亡率14%、癌症死亡率1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20%,延长寿命3年。这项突破性新发现颠覆了“运动333”(每周三次运动,每次30分钟,维持每分钟心跳达130下)或每周运动150分钟的现有观念,而认为少量而持续的运动对健康大有益处,而且容易达成。该发现可运用在各年龄族群、性别,且对有心脏血管疾病风险的人也适用。(《河北日报》)
  
  年纪越大肌肉越少
  
  研究发现,30岁之后,肌肉组织会以每年3%—8%的速度递减。到60岁的时候,肌肉丢失速度更快。肌肉减少意味着消耗热量更少。多余的热量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增加血管压力。研究人员还表示,肌肉力量还关系到骨骼力量。当肌肉力量减弱的时候,骨骼力量也会随之下降。
  由于医学界及媒体一直以来都强调防止骨质疏松问题,女性格外重视保持骨密度,但对于保持肌肉质量却不够重视。肌肉随着年龄减少的另一大问题是,日后身体活动能力将大打折扣。无论是健身、买菜、干家务、洗澡等独立活动,都需要有足够的肌肉力量。 肌肉萎缩的另一大弊端是,人体对胰岛素反应变差。这必然会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进而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老年痴呆症危险。
  专家表示,肌肉萎缩主要包括三大原因:1.缺乏锻炼。肌肉用进废退,锻炼少了必然导致肌肉萎缩。2.缺少蛋白质。目前的成年人蛋白质推荐量为:每1公斤体重0.8克蛋白质。3.激素变化。女性雌激素导致身体会发胖,增加的是脂肪而非肌肉。(《南昌晚报》)
  
  坚持上下跳跃可增加骨密度
  
  研究显示,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1年后便可使骨密度增加。
  临床研究发现,做跳跃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可以刺激骨膜,从而诱导成骨细胞的生长;跳跃运动还可以提高骨的弹性和韧性,增加骨密度,推迟骨细胞的老化过程,尤其会对髋部有很好的骨源性刺激。但这种方法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防止骨质疏松的效果。
  做跳跃运动时也要注意安全。首先,地面要平坦,少穿皮鞋及硬底鞋。跳跃时注意用前脚掌着地,不要用脚后跟着地,以缓解对膝关节的压力。其次,饭前、饭后半小时之内不要跳,以免影响消化。最后,做跳跃运动时要维持好身体平衡,以免在跳跃时摔倒甚至骨折。此外,患有静脉曲张、关节病变及行动不便的人,以及已查出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均不适合做。(《生活报》)
  
  生活越积极头脑越敏捷
  
  德国汉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只要将你大脑的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想法上,并活在当下而不过多考虑未来,你就能维持良好的精神健康。该研究负责人斯特凡妮·布拉森说,越活越年轻的奥秘在于制造“积极效应”。
  她说,这是一种“带有偏好的倾向,偏好那些积极的东西和在情感上令人愉悦的经历”。该研究显示,保持快乐并将注意力集中于生活的积极方面是人们衰老的时候保持头脑敏捷的关键。(《中国妇女报》)
  
  午睡前喝杯咖啡更解乏
  
  大家都知道咖啡能提神,所以不能睡前喝。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咖啡因摄入20分钟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喝完咖啡后20分钟内不会受影响,可以小睡一会,而且咖啡因还能帮你更好的消除疲倦感,放大休息的效果。(《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