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疱疹与手足口病

2011-12-29 00:00:00杜悦
大众健康 2011年11期


  孩子近两天突然高热,超过39度,3~4小时高热一次,口服退热药后热退,3~4小时又再次反复发热,孩子不能进食,流涎水,精神状态不好。家长发现,孩子口腔中生出疱疹,非常害怕和担心,认为是手足口病,赶忙带孩子来到儿科。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患儿咽部的确有较多疱疹伴破溃,但却并非是手足口病。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区分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部分症状很像,所以很多家长一看到长疱就以为是手足口病,实际上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的疾病。
  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同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都会出现发烧、咽喉痛、口腔内疱疹等症状,但是危险远远小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还伴有发烧、嗓痛、流涎等症状;而手足口病的疱疹出现在口、手、足,膝盖,臀部等部位。而且,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出现脑炎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手足口病。家长不要一看到发烧和疱疹就恐慌,应该及时就医确诊,进行治疗。只要连续按时服药、好好休息、吃清淡饮食,大多数短时间内就可以痊愈。
  
  认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本症系由柯萨奇及埃可病毒所引起,最常见的为9型柯萨奇A组病毒(1、2、3、4、5、6、8、10及22),其它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型柯萨奇B组病毒以及9、16、17型埃可病毒也偶有发现。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特点为疱疹性粘膜损害。亦有说法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该病小儿易感性较强,传播快,可散发或局部小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虽然本季并不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但作为家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留心积累孩子各种高发疾病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孩子的鼻毛和呼吸道纤弱是致病主因
  为什么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的侵袭对象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例如小的孩子没有鼻毛,阻挡不住空气中的粗糙异物。
  2、呼吸道粘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寒冷、刺激性气体等)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
  3、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4、呼吸道表面有一种带无数纤毛的细胞,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不断将吸入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病菌等向外清扫,排到喉头咳出,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因此“自洁”功能也就相对地差。
  以上原因告诉我们,鼻腔也是防病的一道重要屏障。如果孩子有挖鼻孔等不良习惯,父母最好督促其改正。
  
  疱疹性咽峡炎不难诊断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及咽痛,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