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西安汉唐风

2011-12-29 00:00:00桂林
旅游纵览 2011年2期


  西安的汉唐风韵不仅存于名胜古迹里,也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即便是初来乍到的游客,也能强烈地感受得到。古城里的大小酒店客栈,总是将传统元素和年景年味揉合在一起,常常是一进门,一推窗,就把自己送入汉唐梦境中去,比如君乐城堡、大唐博相府、芳林苑等酒店和关中、书院客栈等。单一意义上的城堡酒店,是指五星级标准的西安君乐城堡大酒店,与西安古城南门咫尺相望。在这个以古城墙为参照物的城市中心区,造楼和杭州西湖边一样,高度也是有限制的。因而,城堡酒店的两侧观景房,就成了与南门永宁门相对的45度的绝佳视角,放眼而去,白日里的烟尘迷蒙,夜幕下的灯火阑珊,俨然就是一幅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典卷轴。而置身10楼顶层之上的正阳院,居然还可以夜宴——只是不知是否有年夜饭的预订,举杯邀星月,阖家庆团圆。那该是怎样君临天下的情景!
  春节前的古城楼已然装饰一新,每年面向全球公开征集的上百幅春联,将择优贴上10座古城门。“西出长安,长通欧亚,驼铃唱古今,花雨千秋丝路远;中兴盛纪,盛轶汉唐,燕剪裁图画,春风万里锦程新。”这些既切中西安城门历史和特点,又寓意深邃,富于时代特色,洋溢着喜庆春节欢乐气氛的楹联,从征集到参与,从投票到评选,再到公示,张贴,观赏,万众瞩目,精彩纷呈。无疑是古城西安的一道文化大餐,一波一波将年味愈演愈烈,愈演愈浓。
  西安的城墙很宽,足够汽车行驶,更别说骑自行车了。13.7公里巡游一周,也不过一小时。10座城门上均有单人或双人自行车出租。在没有机动车干扰的青砖地上,一边慢悠悠或骑或行,一边感受着唐诗宋词里的苍茫意韵。远处的雾霭遮挡住秦岭山色和太白山的皑皑白雪,风很大,呼呼地从耳畔掠过,也刮起长空里的脸谱风筝起起伏伏。城头的霸王旗,前后换过13次,而今张灯结彩,焕然一新,于猎猎风中,彰显出一派盛世光景。
  沿着城墙垛口往下看,贴着城墙根建造的是环城公园,西安人最爱聚会的地方。晒太阳的老人,遛小狗的大妈,或者一群围坐在一起,拉着板胡敲着梆子扯着嗓子吼出来的秦腔——不必听得懂,却是绝对的西安味道。都说秦腔不是什么小剧场艺术,只有在大自然中聆听才会更来劲。但若想狠狠地过上一把瘾,钟楼下的易俗社,西一路案板街的剧场,都能够一饱耳福。逛大街的运气好,马路牙子上都会碰到秦腔的即兴表演,男女老少谁爱唱谁就上,不图多好,只图个畅快,热闹。更有甚者,在新春集会上,别出心裁地整出个“秦腔PK豫剧”,给新春的欢乐祥和,又添上几分饱满酣畅的豪迈景象。
  西大街的都城隍庙,春节期间也是好戏连台:祈福法会,赶庙会,简直令这里人声鼎沸,水泄不通。杂货摊边人挤人,小吃摊上热腾腾。杂耍的、吹乐的、说书的,人来疯似的,也不管你看不看得着,听不听得见,兴许表演的本身就是一种快感。而在二山门和牌坊之间的古戏楼上,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渐次展开,一时间可谓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太平盛世的好年景,就这样淋漓尽致地上演。
  鼓楼北面的回民街,应是西安美食的金字招牌,也是春节里年味最足的地方。平娃烤肉,贾三灌汤包,还有镜糕、甑糕、凉皮、锅盔、石子饼、擀面皮、葫芦头、酸糊辣汤、臊子面……有一种荞面做的食品,叫饸饹(hele)面的,就是把一团团荞面放在压面床子上,师傅人就趴到压杆上压着,用力一使劲,但见圆溜溜的饸络面已落在沸腾的锅里,煮好了,捞起来,分入各碗,再浇上事先炖好的羊肉臊子也就是羊肉酱,再洒上香菜、韭菜末,浇上辣椒油和麻油等佐料,真是喷香扑鼻,美味异常。只是切记一点:要控制好孩子的压岁钱——悠着点,别让美食撑坏了!当然,要想领略所谓最正宗的羊肉泡馍“天下第一碗”,得去东大街的“老孙家”;若想尝到最得味的肉夹馍,就该去竹笆市的“樊记”,或者振兴路上的“刘峰腊牛肉夹馍”……只要时间够,都值得一试。
  另外,除夕夜去钟楼敲钟,年初一到大雁塔祈福,正月里的渭水园的游春,大唐芙蓉园的灯会,曲江大型歌舞贺新春活动,都是过大年的不变主题。若还嫌不够,亦可去未央湖华清池里泡温泉,顺带着遥念一下杨贵妃。亦可畅游郊县农村,吃住农家乐,赶庙会,关中小吃爽歪了嘴;激越的秦腔和信天游里,看杂耍,打腰鼓,扭秧歌,学剪纸,猜灯谜,赏尽霓裳羽衣……而所有这一幕年关大戏的背景就是,汉唐风里的声声雅韵。
  撰文、摄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