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色彩的微差是一种色彩之间的微小的变化,使色彩具有了非凡的魔力,色彩的微差之美来源于自然本身丰富的色彩的微差,又是艺术家利用人类直观的补色效应所进行的艺术创造。色彩是油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微差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美妙世界,它能够把人们带到一个高层次的色彩审美境界,并从中获得高格调的审美享受。本文主要谈谈色彩微差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 油画创作 固有画体系 条体色
在油画创作中,如果说素描是它的骨架和肌体的话,那么色彩就如同它的血液,没有血液的躯体是没有生命的,而色彩微差的美又是色彩美的一个重要方面。
色彩的微差是油画达到绘画的整体完整性所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油画的独特品质之一。微差可以看作是色彩变化的最小单位,它多出自创作深入的过程中。深入离不开微差,深入的方式也以微差的方式展开,通过区别明度、冷暖、色相、纯度及互补色的微差使画面获得一种丰富的充实,这种丰富和充实又秩序地组合在一起,实现画面的整体性。这种整体不是单一的整体性,而是丰富、充实的整体,因为微差看似体现在局部深入的过程中,其作用却显示在作品完成时的整体完整性上,它能给人带来一种奥妙无穷、耐人寻味的审美情趣。
在油画创作中,色彩以微差的方式展开,而它的参与方式在固有色和条件色体系中又有不同的侧重。
1.在固有色体系中
色彩的微差主要体现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上,即用同一种颜色提亮或加深来表现物象的明暗、阴影。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把固有色与明暗、透视结合起来,在立体感、空间感、质感、光感、透视感的表现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唯独在色彩上比较单调,主要是把物质的固有色与明暗因素相结合,使物象的固有色随着明暗的变化或深或浅。现代画家们在创作中,造型以形为主,色彩的微差通过明度和纯度上的细微变化与造型的明暗因素保持一致,色与形紧密结合,这样具备明度和纯度微差变化的色彩就呈现出单纯的、静态的美。在一次创作中,我画了一片树林,考虑到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不可能整片树林都是同一种绿色,因此大胆地作了尝试,近处的树用了大片的淡黄、桔黄;中间的用了浅绿、草绿、中绿;远处的用了墨绿、翠绿,甚至直接在绿色中加了大量的蓝,再在明度上很好地区分它们,把地面染成了纯度很高的朱红,以用树木大片的绿来互补对比,使画面非常耀眼,刺激人们的眼球,达到一种令人非常愉悦的审美境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固有色体系中色彩的微差只体现在明度方面,色彩的变化稍显简单,但是当一个色块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时,它本身的色相和纯度却具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颜色非常好看,既明亮又沉着,既鲜艳又典雅,却很难说出它到底是哪种颜色。就像我国宋瓷的颜色,它似青非青、似绿非绿、似灰非灰,十分柔和而含蓄。再比如在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农妇》和《读信》中,倒牛奶的农妇的橘黄色上衣与读信少妇的冷卡黄色的服装,两者颜色鲜明,处理不当就会太火而跳出画面,而维米尔巧妙地将橘黄色向棕色靠近,卡黄色偏向冷灰,而且将这两种黄色又都糅进了其他色素,使之既保持了鲜明的饱和度又耐人寻味。这些颜色既极具个性又含而不露,调配起来非常困难。除了直接调配外,画家们也多用罩染的方法来达到这种效果。
2.在条件色体系中
色彩微差的应用很广泛,除了明度和纯度外,更主要地体现在冷暖和色相上,以配以互补色的微差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冷暖是条件色的精华。从造型上说,冷暖变化还与形体的转折起伏息息相关。要求整体画面的色彩关系在冷暖对比中达到统一和谐,运用色彩的冷暖塑造形体,再加上色相和互补色的参与,那将创造一种新的色彩美。在我创作的一幅画中,一张深红的大圆桌上,放着一个非常精致的花瓶,我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它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利用平时所学的灰色微差的知识,把这个花瓶用了冷暖对比,受光部分用了黄色,而暗部用了比较冷的绿,使这个花瓶有了很好的形体转折;选择绿色是为了和红色的桌面形成互补,同时提高花瓶的明度,使它和桌面的深红形成有力深浅变化。同时在花瓶的质感方面,我用了点、拖、拉的方法,配上厚重的色,使这个花瓶既明亮又沉着,既鲜艳又典雅。另外,不同明度、不同冷暖、不同色相却同时纯度不高,由互补色或多种色彩调和而成的灰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事实上一些美术修养较高的妇女在选择衣料时,往往会选择那样既沉着又鲜明的颜色,给人以既丰富又含蓄,既生动又高雅的感觉,而不选那些纯度最高的颜色,认为这些颜色的衣料太土,太俗气了,给人感觉没有内涵,只适合做彩旗或者儿童衣服。因此,色彩的微妙是色彩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色彩微差之美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使色彩具有非凡的魔力,对每一个关心色彩的人都至关重要。色彩微差之美来源于自然本身丰富的色彩的微差,又是艺术家利用人类直观的补色效应所进行的艺术创造。
色彩的微差是一种色彩之间的微小的变化,也是我在色彩学习中一直研究的问题。色彩的微差就是色彩之间微小的变化,它是在色彩的纯度、明度、冷暖、对比、补色,以及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色彩的微差是客观存在的。既然它是客观存在,那它就一定会体现在色彩的纯度上也就是色彩的纯色上,而大千世界中的颜色不仅仅是纯色,还存在大量的灰色调,因而它也体现在灰色调中。我们的视觉会受自然光和环境色的影响,产生视觉以外的颜色即补色,因而补色的变化也是微小的。因此,一副完整的油画不单单有形、色,更缺少不了色彩的微差,可以说,色彩微差在油画创作中具有整体完整性的调节作用,是画面整体不可缺的因素,是油画的独特品质。
我在作画时发现,当画面的某种色彩表现因素相互作用碰撞在一起时,会眼前一亮,这是令人愉悦的一种感觉。因此,在后来的作画过程中,我就有意识地将下笔的色彩朝一种能造成视觉兴奋的方向走。这种有意识地强调从局部看是加大了色彩的对比力度,从整体上看使色彩更具个性,构图更有特点,它是更高程度上的一种整体美,一种色彩的交响美。
总之,色彩是油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微差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美妙世界,它能够把人们带到一个高层次的色彩审美境界,并从中获得高格调的审美享受。色彩微差之美是一种丰富而又统一的美,是一种含而不露的美,是一种能够唤起真实、生动感的美,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隽永的色彩之美。
参考文献:
[1]李天祥,赵友萍.色彩美[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6:5.
[2]胡珂.色彩感觉[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7.
[3]冯健亲.绘画色彩论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7.
[4]日本视觉设计研究所编,于雯竹,陆娜译.七日掌握设计配色基础——新设计基础丛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
[5]孙晓玲,王峡.色彩构成[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2.
[6]陈重武.新色彩构成[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