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1-12-29 00:00:00钟国平
考试周刊 2011年42期


  摘 要: 《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会计工作流程,了解会计工作特点、对象、原则,能正确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目前,《基础会计》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教学有效性比较差,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研究了教学策略,提出了比较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中职《基础会计》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归因
  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是采取教学对策的基础。为此,我通过问卷调查、课堂了解、师生访谈等形式对《基础会计》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一组调查统计资料。
  1.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2010级3个会计班的150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统计如下。
  2.学生学习基础。
  《基础会计》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此,同样在这三个班,我又对学习本课程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知识进行了测试,题目都是基础题,满分100分。统计如下。
  可见,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较差,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进一步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教师教学方式。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仍存在应试教育的现象,通常采取以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基础会计》课程概念多,知识面涉及广,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形成师生互动课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其二,忽视了专业能力的培养。《基础会计》课程与会计实务工作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联系日常生活、会计业务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只凭教师讲授,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基础会计》教学有效性差的客观原因。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是《基础会计》教学有效性差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研究“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面貌,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础会计》的教学对策
  针对《基础会计》的教学现状,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从学生的学习层面,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二是从教学的教学层面,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当然,两者也是互相联系的。
  1.高度尊重学生,坚持以生为本。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只是相对于文化基础课而言。事实上,中职生也是一个蓬勃向上的群体,进入中职学习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规划人生的良好契机。他们都想学会一技之长,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因此,教师必须坚持生本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指导学生自觉看书、上网查找资料。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布置前置任务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支票的填写和使用时,我课前布置了前置任务:认真阅读教材,请在课堂上举出与现实生活中支票相关的例子,学生就比较清楚地理解了支票的填写和使用。然后,我提出拓展性问题: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使用方式、填写方式有什么不同?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会计行业中去,感受行业现状、体验会计业务核算,形成感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就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如填写和使用差旅费报销单、收据、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等感受票据,从而形成票据的感性认识,构建票据填写和使用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深入会计专业,就要利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薄、报表实物等直观教具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自翻阅学习,以增加直观感受。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每节课都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优化已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支票填写和使用时,我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样板支票,并布置前置作业:“支票填写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借助实物票据观察、分析。上课后就把问题推向小组讨论,要求小组研究支票填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各小组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金额大小写填写、出票日期、签章、用途、支票存根等重要知识点的填写方法要规范。同时,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直观教学,培养空间观念。
  事实上,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难处不仅仅是基础差,还有想象力的问题,他们没有空间思维的基础,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如果教师只凭讲解法,照本宣科,学生就难以听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一些形象化、具体化得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物直观是最重要的。比如学习会计报表,可以先拿出企业使用的会计报表让学生观察外形,了解会计报表的组成;再看表内构成,研究会计报表的具体内容,最后总结出会计报表的用途及填写方法,形成对会计报表知识的理解运用。通过实物或自制教具做演示,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学生感觉真实,容易理解。再如学习增值税发票时,我将企业增值税发票的不同类型原件拿上讲台,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增值税发票,对着实物边讲、边演示,让学生也跟着一起动手体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活跃的教学环境,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时间、空间内容上实现个性化学习要求。
  3.重视实践实训,突出职教特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会计教学大纲》指出:“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践实训既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方法,又是学习、验证、理解专业理论的途径。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就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要与实践相联系,二是实践过程要与教材学习匹配,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
  《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有用,淡化理论的推导、证明,恰当地整合教学内容,把教学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会计实训室,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完成好实践实训目标,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不断研究和探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以工作岗位实际要求恰当整合教材,突出实践实训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2]广州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会计基础.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