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2011-12-29 00:00:00江其军
考试周刊 2011年42期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基本教育思想,高度重视学生发展,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学理念,运用多元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多元能力,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运用实验技巧,拓展学生思维
  物理学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实验来验证、探索进行展开学习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新课程教学理念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实验技巧,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主体(为中心),根据教材的要求,实行“照方抓药”方式,给学生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按教材提供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纯粹是一种技能的训练,缺乏足够的拓展思维训练。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抓住初中生心理特点,即都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有效把握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充分动眼、动口、动脑、动手,激活他们思维,变学为探、思、悟,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探索自然规律。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态度,从而达到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探索电学教学时,当学生在学习完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拓展他们思维潜能,设计这样问题:1?郾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小灯泡L短路后的电流值为零事实?以及电路短路的特点?2?郾若你家电路出现简单的故障,你能进行设计方案排除故障吗?3?郾小李家新建楼房,你能帮助他家在楼道中设计一个电路,使他们在不下楼,都可以开或关楼道中灯?
  此时学生在小组里热闹起来,个个想显示自己的本事。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讨论热烈,很快有的同学对第一个问题提出:把两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用电流表来测小灯泡L短路后的电流值为零的现象。有的学生对第二个问题提出多种途径排除方案。还有的学生对第三个问题提出多种设计电路图,供选择。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个个在比翼赶帮,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运用物理知识,培养问题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心理学学家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心理、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培养他们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条件下,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探索物理问题,使他们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又能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进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例如:在探索《天平》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天平知识时,启发学生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如有的小组学生提出这样问题:在向天平添加砝码时,先加小的好还是大的好?假如砝码过量应怎样减少?还有同学提出:若天平即将平衡时,指针总不能静止在分度盘的中央,这时可以用手固定吗?如何辨别天平是否平衡?等等。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小组里进行探究问题。他们通过讨论、交流,使知识不断升华,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巧用自制实验,训练实践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平时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学生自制实验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三维目标、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宗旨,进行设计一些简单易做小制作实验,拓宽自制实验空间,让他们自己自由取材,亲自动手实验制作,充分发挥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享受成功制作实验的喜悦。同时,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从制作实验中,去领悟学习的物理的方法的真谛,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效促进学生制作实验的实践能力发展。
  例如:在探索重力、透镜、信息的传递等知识之后,为了有效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就地取材自主制作实验,让他们制作不倒翁、模型照相机、土电话等。像这样的制作小实验,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去满足学生探求那些知识渴望。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又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创新意识。
  四、运用变式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一题多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变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维,寻求解题方法,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情,对学生好的解法或进行变式问题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或表扬,并加以推广,鼓励学生把知识学活,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探索速度教学时,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我设计这样问题:小华家买了一辆小轿车,两小时行驶190km,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计算出哪些物理量?
  此题,学生很容易算出相关物理量,求出轿车速度。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提出新的要求:如果让你补充一个已知条件,你还可以计算出哪些物理量?我的要求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之心。通过一番思考和讨论,他们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1?郾小轿车速度为每小时80km,需要多少时间?2?郾小轿车行驶5小时,行驶路程多少?等等。这样,一道简单的题目衍生出几道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提问、讨论、解答,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条理更清晰,达到熟悉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尽量结合教学实际,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掌握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