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技工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2011-12-29 00:00:00王济刚张德刚
考试周刊 2011年43期


  摘 要: 技工院校作为我国创办最早、发展较为完备技能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但长期以来,由于行政隶属关系不同等原因,其职业教育主体地位一直未能得到认可。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分析,以及由于对其职业教育主体地位认知的缺失造成的危害的阐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技工院校 职业教育 主体地位
  
  技工院校是在技工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以技能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类院校,主要由高级技工学校、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等组成,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技工院校隶属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而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院的教育属性问题和学生的学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导致技工院校长期游离于国民教育体系之外,这成为制约高等技工院校良性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因此,建立大职教观念,明确技工院校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尽快将技工院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已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技工院校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从历史上看,技工教育一直伴随中国现代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起伏而沉浮。技工学校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公元1868年)为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而专门开设的叫做“艺圃”的培训机构,这或许就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雏形。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普遍采用工厂学徒制,以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新中国成立后,因现代工业需要,为突破学徒制培养的人数限制,各地开始探索借助技工学校来大规模培养技术工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技工学校开始建立,并很快成为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基地。
  在经历了“文革”期间技工学校普遍萎缩的过程后,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工业企业蓬勃发展,技工教育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全国技工学校最多达4500所,在校生达到190多万人。以山东淄博市为例,七八十年代,各级政府主办、行业、企业自办技工学校多达40余所,在校生达4万余人。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因企业破产、改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技工学校再度跌入低谷。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工业蓬勃发展,“中国制造”名扬世界,技工教育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据权威部门数据,截止到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3075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485所。2008年,全国技工院校招生人数达161万,在校生人数达398万,校生均规模达1293人。全国技工院校专兼职教师28.8万人。此外,技工院校还承担了大量社会培训任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
  由此可见,相对于八九十年代教育系统兴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技工学校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紧密服务于企业生产需要,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普遍欢迎。由于技工教育起步早、发展迅速、体系完备,其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组成部分。
  二、技工院校的发展现状及其现实地位
  长期以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先后通过开展创办合格技校,创建省级重点技校,创建国家级重点技校,创建高级技校、技术学院、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