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歌唱者悦耳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之上的。呼吸活动是歌唱训练诸多问题中首先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呼吸要有准备、有计划、有节制。歌唱中的气息运通过要合理的、有意识的呼吸活动去调控。
关键词: 歌唱教学 呼吸活动 训练方法
在声乐专业领域里,我国古代先贤曾概括:“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意大利人总结道:“歌唱的艺术就是研究呼吸。”由此可知,专业声乐演唱者悦耳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气息运用基础之上的。他们在歌唱时,调整可控的气流去摩擦声带,从而和谐共振,产生悦耳的声音。因此,呼吸活动是歌声训练诸多问题中应首先引起重视的问题。歌唱时,呼吸的力度的大小总是与歌唱活动中所要求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成正比。
通过观摩现场演出或音像资料,我们发现,杰出的歌唱家们总是在乐句开始时,很轻松地伸展身体,这种及时把躯体放松的动作行为,往往不被人们所察觉,但能吸进适度的气息唱完此乐句。对于一名专业声乐演唱者来说,其歌唱时的呼吸和平时的呼吸是有着重要区别的。在生活状态中,人们无意识地呼吸,不用大脑去想就能完成。而在歌唱状态下情况就不同了,歌者要能把所有的气息,均匀分配在所歌唱的每个乐句上,而每个乐句中的每个音又有它特定的高度、长度、强度。因此,为了保证歌唱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歌唱者只能在休止时和歌词表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换气。总之,为了唱出好听的声音,歌唱时的呼吸活动要有准备、有计划、有节制;吸气要比平常深;换气频率要大大降低。
对于歌唱呼吸,国外声乐专家见解不尽相同。下列几种有关歌唱呼吸的观点,对我们有借鉴作用:(1)哄笑可以发展腹部的肌肉,像在歌唱时所用的那样(瓦特尔斯:《歌曲——声乐学习材料》);(2)在歌唱时自由地深呼吸最好的实例是拖长音的叹息(韦柯夫《歌唱者的基础》);(3)歌唱者的呼吸必须像打哈欠时那样吸得深;(马尔开西《歌唱者的问题解答和纲领》);(4)喘气活动是加强呼吸活动柔韧性的最好练习;(威尔逊《独唱者》)。
以上所举只是为数众多说法中的少数例子。从这些说法中可以看出,歌唱家们的呼吸并非千篇一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做出合理的技术动作。尽管论者各有己见,但呼吸要点还是有一致之处的,例如:呼吸要自然、排除紧张;适度伸展躯体、两肩松垂、颈部放松;呼出气息均匀、稳定、节省;要在松弛的歌唱状态下去控制气息。总之,歌唱中的气息要用合理的、有意识的呼吸活动来调控。
专业声乐演唱者,在掌握一定歌唱呼吸的基本原理后,必须结合歌唱来实践。我注意到,如果演唱时吸气过量,就会造成相关肌肉紧张,造成气僵现象,从而影响到技巧的合理运用,甚至导致演唱失败。如果有计划、有节制地吸入空气,最好所吸之气足够演唱一个乐句,如此循环往复,就对演唱整首作品非常有利。经验告诉我们,吸入空气过多,造成支气管内压显著增高,发出来的声音就会刺耳甚至不准,这也是气息运用不好的一种表现。参考众多声乐研究者的艺术实践和论文,会发现许多人都得出“在能胜任一个乐句的前提下,尽量少吸气”的运用规律,这就是“最少的吸气”论。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最少吸气”并不矛盾。
呼吸系统中的肺是被动器官,它本身不能活动,呼吸时肺的伸缩是因胸肋和横膈膜扩张导致的结果。在歌唱训练中,为了合理支配气息,往往要采用适度的、有意识的胸腹肌群伸缩活动,使呼出的气流得到恰当调节,这就叫做“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
我认为,横膈膜对气息进行控制的机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加强:(1)闭口用鼻腔缓慢吸气,到适当程度(不宜撑满);(2)屏住呼吸并把气息保持数秒钟后,慢慢呼出,可用计时器来统计呼出气息所用掉的时间长短;(3)逐渐延长横隔膜对气息控制的时间,使横膈膜的控制机能得到必要的加强锻炼。
我通过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活动,摸索并总结出做气息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训练开始时气息吸入呼出都应该很慢;(2)可逐渐增加吸气深度,但呼吸肌肉群不应僵硬紧张;(3)每练完一次,作短暂的休息调整,以使身体放松下来。
当熟练掌握此训练方法后,可适当延长气息保持时间,用极缓慢的速率把气息由口中呼出,以加强呼吸控制机能。
良好的气息控制,是不论乐句多长,都要保持住气息的连续性而不被割裂破坏。在唱长的乐句时,可以把每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符稍稍减短,用节省出来的短暂瞬间作必要的换气,而又不拖延下一句的时间(这叫“偷气”)。歌唱家们建议:当确定在何处换气后,可以把歌曲的每个完整乐句用闭口哼唱来练习,不允许分割开来,要在练习中体会气息控制所产生的身体感觉效果,这样可以用间接的方式掌握呼吸技巧。不论是说话还是歌唱,呼吸活动都是一种思想感情表达的反映。在我们要说一句话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吸进了足够的气息。那么,为什么在歌唱时不能像说话一样自然吸够一口气呢?其实呼吸本身是会自行调节的,所以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根据歌唱乐句的长短来确定呼吸量。有的歌唱家建议用朗诵的各种情绪来引导学生注意到自身的呼吸,使呼吸自然迅速。而通过做以上的练习,我通过实践,认为是行之有效的。
国外一些著名声乐家对气息控制提供了各自在艺术实践中的心得体会:(1)重要的是能够唱完一句的气息就行了,不需要多的气(第伯特);(2)对一个短乐句吸了过多的气和一个长乐句吸了过少的气,同样是错误的(马尔开西);(3)呼吸控制意味着对气息的预计,以使气息正好够用于所唱的音(波克尔);(4)我劝告你要给予最大的注意,不是吸气的多少而是对气息的预计(舒曼·辛克)。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声乐家们对于气息的合理应用和控制,是相当重视的。气息训练是发声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完全割裂开去训练,要与发声练习相结合使用。
总之,歌唱发声练习是一种技能性的训练,同所有其他领域里的技能训练一样,都是从了解到掌握,由陌生到熟练,都必须通过一个实践过程来掌握。而方向正确、方法对路的训练,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这个过程时间得以缩短。
参考文献:
[1]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人民音乐出版社.
[2]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姜家祥.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武汉出版社.
[4]林俊卿.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