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节目中的权势关系

2011-12-29 00:00:00仇颖洁李灏
考试周刊 2011年44期


  摘 要: 访谈节目作为半机构性语篇,兼有机构性语篇与自然会话语篇的特点,话语权力也就是在交谈双方合作的情况下建构起来的。在谈话节目中, 支持人和参与者的地位并不平等, 权力分配也不均衡,文章从话题提出阶段,放弃和取得话题的策略,以及话题归结阶段等方面分析支持人和嘉宾的权势关系。
  关键词: 电视访谈节目 话轮 权势
  
  1.理论综述
  1.1机构性谈话的定义。
  首先,机构性谈话是以任务为驱动的。其次,交际双方或至少一方代表着某个社会机构。最后,机构性谈话的开展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机构性谈话的开展方式并不能改变其机构性的特征。言谈应对的机构性并不是由会话行为所发生的场合决定的,只要该会话行为的内容涉及了会话参与者的机构身份,那么这个会话行为就是机构性谈话。
  其研究目的之一就是要发现言谈应对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要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必须关注这样一些因素,比如权力与地位的分配,以及它们与阶层、性别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等等,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机构性谈话中的权势关系。
  1.2电视访谈节目的半机构性。
  电视访谈节目中发生的对话是在特殊场合、有着特殊目的的对话。谈话双方对于将要谈论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准备。它的随意性较小,但目的性较强。将节目反映的信息传达给观众才是访谈节目的目的所在。在谈话节目中,参与者的地位并不平等,权力分配也不均衡。
  1.3权力和话语权力。
  权力是福柯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权力关系渗透于社会存在的层面,因而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辛斌,2006:2),并且权力不是一种简单的存在,而是一种综合性力量,一种无处不存的复杂实体(张之沧,2005)。
  话语权力隐含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并体现在由该话语所传达的关系中。因此,权力并不是给定的存在语篇中的概念,而是在话语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由于访谈节目的特定目的性,因此它的话语权力通常是在交谈双方合作的情况下建构起来的。
  2.文本分析
  2.1话题提出阶段。
  主持人作为整个言语交流的主控者和组织者,几乎所有的谈话都是由他开始的,即控制着言语交流的出发点和主旨。节目的开头也理所当然地由主持人引导,文本引用的文本均取自知名访谈节目《一虎一席谈》(共5期)。五期的开头无一例外,都是主持人先发话。
  主持人:一虎一席谈,有话大家谈。全球的华人你们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一虎一席谈》……
  主持人说完“一虎一席”之后观众非常配合地接一句“有话大家谈”,这表明主持人和观众从节目一开始就很好地顺应了各自的机构性权力。
  2.2话题展开阶段(放弃话轮,取得话轮)。
  在对话深入进行的过程中,话轮不断在主持人和嘉宾之间转换,二者对各自机构性权力的顺应又体现在话轮控制策略上,包括放弃话轮策略和取得话轮策略。
  2.2.1放弃话轮策略
  Sacks(1974)认为,正在讲话的人对会话的发展有3种控制程度:一是通过点名来选定下一个讲话人。二是通过提问、提请求等方式示意他即将放弃话轮,让听话者自己作出选择。三是完全留待其他参加会话的人自行选择,继续进行对话。
  其中第一种方式控制程度最高,因为这种方式同时控制着下一步讲话的内容和讲话人。第二种的控制程度其次。第三种的控制程度最低。
  通过点名来选定下一个讲话人。
  主持人:好,那我们知道经济又经济特区,那教育也同样,这个思维听起来是比较胆大的,可行吗?来,请委员代表跟全球华人自我介绍,请校长……
  通过提问、提请求等方式示意他即将放弃话轮。
  主持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听听不同专家的意见吧?
  听话人自我选择。
  徐校长:现在我很担心有没有这样的土壤,由深圳财政特殊的给它营养,喂养长大的一所南科大不是在一种竞争的环境下拼杀出来的,他不能成为一所一流大学,我怀疑。
  朱校长:第一个,南科大是在做教改实验。
  在所选的五期节目中,主持人基本采用的是点名来选定下一个讲话人,用这种方式话轮转化的成功率无疑是最高的,下一发话人成功地接过话轮进行发话。其次是通过提问示意他即将放弃话轮。第三种方式多为嘉宾采用,他们不像主持人在上场之前就构思好在那个环节邀请谁回答问题,与支持人相比嘉宾的提问更具随意性。另外,如果嘉宾在谈话过程中频频采用第一种直接点名的方式指定发话人,就没有顺应自己的机构身份,有失偏颇。
  3.取得话轮策略
  在电视访谈中,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通过话轮转换进行的。听话者通常采用接话和插话的方式取得话轮。
  接话通常由上一个发话人的话题引起,听话者试图通过接话取得说话机会,接话的前提通常是前一讲话人的意思没有表述清楚或接话人想对某一问题深入了解插话是较礼貌的形式,所表现的权力等级也最低。
  张鸣: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有些疑虑,它……
  主持人: 刚开始是什么时候,是在王福重这样的角度?
  张鸣:不是,是这个学校刚办的时候。
  在谈话节目这个半机构性的语篇中,主持人出于礼节需要,通过接话对嘉宾表现出友好的态度,从而缩短与嘉宾的距离,使得谈话节目在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嘉宾也同样,所以无论对于主持人还是嘉宾,使用接话的形式取得话轮都是对各自机构性角色的顺应。
  与接话不同,插话是通过打断别人说话的方法为自己取得说话的机会。打断者不同意发话人的意见或者其想要陈述的话题不同与上一发话者。这种方式反映出下一个讲话人对当前讲话人的控制程度。
  徐校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去行政化要看它是否有实际的意义,你大学既有和社会的关系,也有和学术的关系,学术的力量依靠教授,但是你和广大社会的接触时很多时候是需要行政化的……
  主持人:等一下我们有请一下另外一位校长……
  当期节目的嘉宾都是知名大学的校长,每个人都能言善辩激励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受节目组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嘉宾无限引申观点,所以例子当中主持人及时打断徐校长的发话,把发话权交个另一位嘉宾。这是主持人机构权力的表现,机构赋予他掌控谈话时间和平均话语权的权力。再看一例:
  朱校长:当然也包括坐飞机的贵宾室,现在我是自己去登牌,因为我坐头等舱就走到头等舱候机室去坐,没有那种行政级别待的候机室……
  主持人:你会不习惯吗?
  朱校长:不,我很骄傲。因为我们在中国走一条新的路,这条路之后是必由之路……
  主持人:我为你这句话热烈鼓掌。
  徐校长:在你给他掌声之前呢,我想我还是说一点我的想法。
  主持人:你说。
  在朱校长刚开始发话主持人就打断,但打断却是为了对朱校长表示的赞同,支持他的观点。张校长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代表着全新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指引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所以主持人使用了支持性打断阐明观点。接着,一直和朱校长持不同态度的徐校长打断主持人话语,意欲继续发表观点,这正是嘉宾话语权力的实现,访谈节目就是要倾听来自不同背景,持不同观点的嘉宾发表看法。所以主持人很自然地把话语权交给徐校长。主持人和嘉宾对各自权力的顺应保证了节目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下进行。
  4.话题归结阶段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机构性身份决定了谈话通常由主持人来宣布结束并对本次谈话节目的内容及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发表个人的观点或感触。
  总的来说,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并不是平等的交流主体,主持人的权势从话题提出阶段,话轮转换阶段和话题归结阶段都能看出来。也就是说作为话题的“引导者”“控制者”,主持人他拥有广播电视机构所赋予的特权,控制着谈话的发展方向。但优秀的支持人应该使嘉宾成为听众关注的焦点,在友好亲切的氛围中,通过提问、引导、点名等方式激活嘉宾的谈话,将精彩的节目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王娟.电视访谈节目中互动话语的权力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
  [2]辛斌.福柯的权力观与批评性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2006,(2).
  [3]徐欢燕.电视谈话中的非标准问语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4]张之沧.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J].福建论坛,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