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和《2010年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的基本要求,坚持能力立意、问题立意的命题思路,保持了与往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了稳中求改、稳中出新,加大了新课程改革理念贯彻的力度,这既有利于巩固我省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成果,又对基层学校今后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初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六大特色
1.基础性。2010年试卷突出了对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与能力的考查。针对河南省目前“一标多本”的教学实际情况,试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紧紧依照《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命题,没有超出考试范围的试题。试卷在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无偏题、怪题。例如选择题的4、5、6、7、8题都很好地体现了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基础知识的特点。辨析题9题虽属于“双开”型的主观性试题,鼓励学生多角度、辩证思维,但命题的基本思路仍是依“标”扣“本”的,评分标准没有超越或偏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解题能力要求也没有超越初中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再如观察与思考10、11题,活动与探索12题(1)(3)、13题(1)(3),虽然试题材料新、立意高、时代感强,考查的仍是课标和教材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纵观整个试卷仍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很好地体现了中招考试重基础的特点。
2.时代性。热点问题是时代脉搏的体现,是教材内容的深化和持续,也是加强时事政策教育的要求。2010试卷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试卷中出现的“选举法修正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南水北调,低碳生活,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三平精神’,上海世博会”等问题,都是考生应当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第10、12题是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热点话题为背景的。
3.思想性。试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1]试卷注重学生的情感道德体验,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如第2题的民主意识,第3题的热爱生命情感,第6、9题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意识,第7、10、11、12、13题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意识,以及集体意识、责任意识、社会公德意识。
4.人文性。试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和考试的主人。试题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卷面设计图文并茂,增加了试卷的美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试卷设计温馨提示:“倡导道德践行,引领人生的航程,唱响自信之歌,你我相伴前行,发挥最佳水平,祝你走向成功!”这些富有人情味、带有激励性的“小提醒”,很好地缓解了学生应考的心理压力,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的宽松氛围,体现了人文关怀。
5.创新性。首先,主观题ZraqhfBXwTowvdKESZmMGQ==比重明显增大,题型设计灵活多样,纯知识性和机械记忆类的试题比重进一步减少,取消了简答和概括两种题型,辨析题分值由原来的8分提高到10分,观察与思考由原来的二选一变为两题都做,由10分提高到20分。其次,试卷立意开放、选材开放、设问开放、答案多元化。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如13题:材料1: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材料2: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对在外务工的河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盛赞这些普普通通的河南人充分体现了宝贵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的责任感。据悉,你校学生会准备以“‘三平’精神放光芒,中原崛起我有责”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2)请参照示例,列举两位在相关活动中评选出的我省英雄模范人物。(3)作为中原儿女,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成为“三平”精神的践行者?
第(2)题答案列出了杨靖宇、吉鸿昌等20个模范人物。第(3)题答案列出了努力学习、立志成材等9个方面。这道试题设问的开放性非常强,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地域性。突出地方特色,重视省情教育。试题关注本省经济、文化的发展,贯彻本省的重大决策,讴歌本省的先进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增进家乡意识,关注河南、热爱河南、宣传河南是2010年试卷的特色之一[2]。如第6、7、10、12、13(2)题就我省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增强了学生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和对家乡的认同感。
二、四点启示
1.关注改革,明确方向。首先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导向。在日常教学中,学会用课标统领教材,用教材进一步领悟课程标准。其次要研读《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和近年的中招试卷,准确把握河南省中考改革的有关政策,保证九年级教学的正确方向,避免复习教学走弯路,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2.狠抓基础,突出主干。近年思想品德中考都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查,虽从表面上看试题似乎是“题在书外”,但实质上“理在书中”,灵活地体现了课标精神。因此,要扎实抓好日常教学中每个环节,高度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复习,狠抓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以干带支,以点带面,构建知识网络,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握,知识迁移自如。
3.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即教育理念,小课堂直通大社会。根据思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关注身边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平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时政材料的理论支撑点。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与当前社会焦点、生活热点结合起来,尤其是关注我省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人与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回报社会的情感。
4.注重过程,培养能力。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思品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经历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逐步提高思维辨别性、深刻性、缜密性、全面性。教学的重点应由过去的重识记、理解向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要加大对学生主观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2]李道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