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

2011-12-29 00:00:00丁志芬
考试周刊 2011年57期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现行英语课堂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感到的疑惑,阐述了如何挖掘、探索和搭建多样的教学平台,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渠道,真正增强英语语法教学实效。
  关键词: 搭建平台 教学渠道 英语语法教学实效
  
  新课标实施多年以来,它所提出的“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一直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但如何把握语法教学的尺度也始终为一线教学岗位的老师所热议。如果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片面地忽略语法只强调语言能力交际的话,会妨碍学生对英语的深层次理解,而过分强调语法又会使英语教学走入误区。公开课上,有的老师怕被误解为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避而不讲或少讲语法,造成学生听得迷糊、学得肤浅;也有的老师平时无法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过多讲解,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避免知识教学的片面性,形成卓尔有效的教学策略呢?我认为,牛津英语教材采取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片、情景、故事等形式来反映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来搭建英语语法教学的知识平台。如何合理利用知识平台,给学生一个透彻理解和轻松把握语法知识的渠道,带给教与学愉悦的情感体验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增强英语语法教学的实效。
  一、方式多样,见缝插针
  英语语法教学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规则、生搬硬套句型的话,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心理,进而产生畏难情绪。要达成良好的语法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脱离枯燥的教学境地。
  实例1.语法教学生活情景化。这是时态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现在进行时师生对话:“What are we doing now?”“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一般过去时:“Peter,where did you go just now?”“I went to the library.”联系生活实际,使语法学习生活情景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
  实例2.语法教学公式化。牛津英语8A第3和第4单元语法都是教学被动语态,我在实践中利用公式把它简单化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形式是: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那么各种时态的被动结构只需在be上变化即可。如一般将来时will 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现在完成时have/has been+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以此类推。公式化的语法教学着实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几分钟时间就能轻松掌握两个单元的语法。
  实例3.语法教学口诀化。如感观使役动词的教学可使用口诀:一感二听三使四看。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 to,三使:make,let,have,四看:look at,see,watch,notice。口诀化的语法教学无疑为学生的学习戴上了一副“眼镜”,把容易混淆的知识辨得一清二楚。
  当然,很多语法知识零星地散落于不同的单元之中,这还需要教师见缝插针,反复呈现概念,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这种有效的锻炼必然会减少教师对单元的语法教学难度,增加明晰度,学生对语法点的理解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变得相当容易。
  二、整理归类,区别对待
  很多学生在对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表示语法知识由于其孤立化、概念化导致记忆起来难度较大,使人望而生畏。为此,教师要重视对语法知识的系统讲解,并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语法点进行归纳,特别是在学习完某个语法项目后更应该全面归纳相关的语法规则。在复习阶段,该策略的运用能大大提高学生语法学习的有效性,巩固并加深对语法知识的记忆。
  实例1.句型语法归类教学。在教学“It’s+adj.+for someone to do something”时,我并没有单一地教学这一句型,而是结合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其他两个句型进行整理归纳,如:“It’s +adj.+of someone to do something”以及“It’s+adj.+that从句”,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三个句型进行区分教学。该方法极受学生欢迎,认为既能多重学到知识点,又能清晰它们之间的区别,记忆起来十分方便有效。
  实例2.功能语法归类教学。在教学现在完成时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时,通常老师只对两个句型进行比较教学后大量操练就算任务完成了,但大量教学实践后我发现把“have been in”归在一起区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现在完成时,尤其是与之相关的延续性动词的学习和运用,避免混淆出错。
  实例3.搭配用语归类教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习惯性搭配用语,但它们与汉语之间存在思维、表达的差异,许多学生受母语影响,在表达时常出现中国式英语。如:“there be...”句型常被学生写成“there have...”。针对此种错误,我认为有必要把“there be...”和“somebody has...”归类教学,以让学生明辨差异,扭转英汉互为影响所造成的学习困难。
  英语的语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并进行整理归纳,让他们在感悟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法,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也可使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温故知新,层层递进
  现行的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新的语法项目,它采用循环式编排,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在教材中,这对学生理解和巩固语法知识是有利的,同时教师也可通过“温故知新,层层递进的意识”进行语法教学,使学生渐渐地实现从“不知”到“有所知”、从“有所知”到“掌握”的转化,让学生在反复接触和应用语法知识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和感知规律性,从而达到内化语法知识的能力。
  实例1.动词不定式递进式教学。牛津英语8A第三单元中教学了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如:Sandy agrees to go with them.Millie decides to stay at home.而在7A、7B的教材中不乏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例子,如:It’s easy to walk from your building to mine.It takes about three days to travel from Earth to the moon by rocket.此时,教师不妨将此语法内容自然而然渗透其中,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到8B第六单元学生再接触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用法时,更会加深对它的印象,学起来就会倍感轻松。
  实例2.句型递进式教学。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只是对教科书上的语法内容照本宣科地读读记记过一遍,对语法知识缺乏深入研究。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复习旧知,同时加强对新语法知识的补充和训练。例如,在教学“祈使句,+and/or...”这一用法时,教师不应拘泥于这一语法的学习和训练,而应更深层次地引导他们在复习“if条件状语从句”的基础上学会同义句型转换。如:“Work hard,an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与“If you work hard,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同义。再如:“Hurry up,or you will miss the train.”与“If you don’t hurry up,you will miss the train.”意思相同。
  总之,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法时,一定要从教学实情出发,不断挖掘、探索和搭建多样的教学平台,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真正增强英语语法教学实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爱学、乐学地学会语法。
  
  参考文献:
  [1]柴金红.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法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
  [2]周文筑.新课程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3.
  [3]文亚光.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