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前文化导入的策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1-12-29 00:00:00朱晓蔚
考试周刊 2011年57期


  摘 要: 课前文化导入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教与学双方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课前文化导入”实施的必要性、导入途径与策略,同时指出在课前导入设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 课前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课前实施文化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的而言,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更要培养学生必要的英语交际能力。根据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及高职公共英语《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的特点,我针对不同课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前文化导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积累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前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所谓课前文化导入,是指教师在文章教学之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来的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方法。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一篇课文若有好的导入,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对教师也是有益的促进,使课文讲解更加顺畅、更有成就感。
  由于缺少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往往不能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加之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被动的状态。在这样一个相对消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教师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采用灵活多样、形式新颖的方式导入课文,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
  三、高职公共英语课前文化导入的策略
  要想使文化导入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适量、适时、适度地加入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消除文化盲点,将文化背景学习作为英语课程学习的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合。
  (一)话题导入,话题选择要使学生有话可说。
  在《新起点》教程中,每篇课文前都有话题讨论的环节。英语教师要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这种交流成为了课前导入的最佳契机。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话题演讲能力有限,如果话题选择不当,与学习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很可能会让学生们感觉“无话可说”,致使课堂冷场。因此,在话题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按照课文给出的原话题,也可以适当调整,改换成其他相关话题。如在《新起点》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College Experience”的课文讲解钱,我补充设计了问题“How is your college life different from your middle school life?”。同学们有了前一个学期的真实体验,对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各个方面的不同有了亲身感受,感觉“有话可说”。无论是“对”是“错”,说多或说少,教师都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在人人“有话可说”的气氛中,课堂便可活跃起来。此时教师可以自然地导入这篇描述大学生活感受的课文,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大学生活的情况。
  (二)词汇导入,引入小组比赛竞争机制。
  通过对课文关键词汇进行延展学习,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前文化导入方式。在进行词汇导入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起点》教程第一册第七课“Sports Around the World”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导入。老师让各组学生依次说出与运动相关的词汇并正确拼写出来。老师根据学生所讲内容,进行纠正、归类和补充,继而介绍与奥运会相关的体育竞赛项目名称,使学生们对各类运动有所了解。这样的导入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此时适时引入主题,使课文讲解自然、顺畅。
  (三)视频导入,需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
  对于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内容,较适合采用视频片段的进行导入。《新起点》教程中有不少描写人物的篇章。比如第一册第三课“Audrey Hepburn”一文,由于受导入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播放赫本完整的影片,就需要教师对已有的影片视频资料进行适当选取和连接。在课前用几分钟介绍主人公赫本从不知名的舞台剧演员到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再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的不平凡经历。这种视频片段播放的导入方式,给学生最直接的真实语言环境,使讲课内容生动形象,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还可以将赫本完整电影作品入“Roman Holiday”、“Breakfast at Tiffany’s”下载地址告知学生,供课后学习,使学生了解为何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
  (四)角色扮演、歌曲表演等也是课前导入的重要方法。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对话,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即兴交际的能力,还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以《新起点》教程第一册第二课“From Trash to Treasure”为例,老师可安排学生扮演买卖双方,模拟交易和讨价还价的过程,感受其中的乐趣,以便更好地了解为何课文中提及欧美人乐于淘二手货这种社会现象——“Westerners love to buy other people’s stuff.Even the wealthy willingly search through used goods looking for a unique treasure.”。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英文歌曲进行课前文化导入,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这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习惯风俗及思想感情,把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导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实物导入、图片导入、游戏导入等,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汲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五)课前文化导入应当注意的问题。
  导入环节必要且有效。然而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篇章,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导入方式。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需适量,不可喧宾夺主。导入环节是文章讲解的“序曲”,是为文章的讲解服务。因此,导入的时间和内容不能太长、太多,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课堂的主体安排,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喧宾夺主。
  2.导入需适时,不可刻板教条。课前导入虽主要在课前,但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适时予以呼应,在学生参与过程时,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
  3.导入需适度,不可难度过高。要正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导入内容的设计应难易适度,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否则再好的设计也会因学生听不懂、说不出而遭遇冷场。
  四、在课前文化导入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以满足生活工作的需要。如果不能了解掌握两种交际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沟通交际的效果。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价值观差异的理解运用方面是相对薄弱的,接触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机会比较少,而从他们就业岗位的要求上看,使用英语进行必要的交际又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前导入过程中,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而不重视文化因素是不利于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中介者、传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清楚地了解母语文化与目的与文化的异同,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结合,积极主动地积累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通过阅读能反映西方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领域的报纸杂志,了解最新的文化动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设计课前文化导入的环节。在授课时有意识地导入相关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影视,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必须为学生营造适宜的交际环境。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接近真实语言的环境中感受西方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差异。视频播放、听力素材导入等都是十分适宜的方式。为了能够激励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做课前导入环节的主体,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布置学会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人物、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班上以Presentation的方式汇报交流。教师可以选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讲义或有声资料如“Family Album USA”、“First Step Abroad”等,适时播放给学生,让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积累过程中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得以培养。
  (三)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于使交际双方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以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工具,进行视听说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播放背景知识的图文、视频片段等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背景知识,开阔了跨文化视野。
  (四)跨文化能力培养应遵循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课前文化导入的文化内容应当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交际所涉及的内容紧密联系。通过文化教学与语言交际实践相结合,突出语言学习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决定了课程必须面向职业,面向具体岗位。要想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相应的教学方法须更具实践性。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增加模拟职业场景的训练,即将课堂设置成具体的职业工作环境。如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八单元“Dinning Etiquette When Dating”介绍西方餐桌礼仪,这些文化知识无论对于哪个专业的学生,在职场中都应该掌握,对于这篇课前的导入设计,就可运用文中所述“角色扮演”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及相关补充知识,在课堂通过表演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怎样才是礼貌的西方餐桌礼仪。
  跨文化能力培养若应遵循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要紧扣职场应用的目的,把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职业实践活动之中,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的落实和侧重。这样会使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语言为所学专业服务的功能,增强教学效果。
  五、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前文化导入,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证明,“课前文化导入”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文化导入不是简单的单向信息的输入,而应当是积极的互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方案,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实践为主线的导入方式,将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相结合,将课堂学习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达到全面提到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amovar,Larry,and Porter,Richard,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4th ed.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杨治中,王海啸.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读写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孔娟,杨登新,李蕾.高职英语课文导入策略研究与实践[J].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究,2006,(8).
  [4]杨岩松.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2).
  [5]王永杰.谈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