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要领八项注

2011-12-29 00:00:00王毅
考试周刊 2011年57期


  摘 要: 结构化面试在各级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招考中普遍采用,对于选拔合格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探索了结构化面试应该把握的基本要领,并提出了具体的注意事项为广大应试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结构化面试 测评要素 注意事项
  
  自1994年开始推行全国公务员录用考试以来,结构化面试以其具有标准化、便捷化等突出优点而成为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事考试选拔的主要面试形式,广泛应用于领导干部选拔面试和公务员录用面试之中。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前就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试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分数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结构化设计的面试方式。它从形式到内容都突出了标准化的特点,以确保这种面试方法更为客观、公平与科学。应试者要想在结构化面试中脱颖而出,必须掌握好基本的应对方略。
  一、明确结构化面试的本质内涵
  (一)认清本质
  面试是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应试者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面试的目的是进入国家机关,首先应充分认识机关,所谓机关是处处是机会、层层有关卡的意思,关键在于应试者是否有能力和智慧去冲关与把握机会;其次要认识到面试具有模拟机关工作的特性,即通过面试能测试出应试者是否适宜在机关工作;最后要认识到面试所体现出的各种表达方式,即考查应试者是否善于运用机关语言进行沟通。
  我在长期的面试培训实践中将面试本质概括为“三会”:一是“会耍嘴皮子”,即要善于进行语言表达;二是“会动脑瓜子”,即要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三是“会使性子”,即要具备良好的个性特点。如何将三者有机地展现出来,那就是面试追求的真谛。
  (二)熟知标准
  面试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強的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指向性,这就要求应试者必须熟知结构化面试的各项测评要素。可以说,测评要素是结构化面试的灵魂所在,所有的面试活动都是围绕测评要素进行设计和展开的。因此面试者必须紧紧围绕测评标准进行各项面试准备工作。
  具体来说,面试的测评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与能力;二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基本素质与能力包括仪表风度、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求职动机与岗位的适应性、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工作态度和上进心与进取心等多个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工作实践经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和业余兴趣与爱好等内容。应试者应当熟知每一项具体测评要素的基本要求与所应达成的目标。如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应试者能否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出来,而且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明确性和逻辑性等;工作实践经验主要考查应试者的责任感、主动性、思维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遇事的理智状况等,往往通过查询应试者有关背景及过去工作的情况,以补充、证实其所具有的实践经验。
  二、深谙结构化面试的操作流程
  (一)注重仪表
  应试者的仪表主要通过体型、外貌、气色、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方面体现出来。研究表明,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注意自我约束、责任心強。就发型而言,一般来说,在面试期间,务必保持合乎规定的发型,千万不要油头粉面。男士切忌染发,且头发长不盖住耳朵,短不至于看到头顶的头皮为宜;女士不宜将头发染成不合大众的色调,更不能扮成怪异的发型。就服装来说,男士最好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给人一种稳重、成熟的感觉;女士最好穿套装。就精神状态而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项基本的检测标准:一是看应试者在面试过程中能否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二是看应试者在面试过程中生理体征是否有明显反应,如出现发热等症状;三是看应试者在面试结束后头脑是否清醒。如应试者在面试中注意力集中、生理体征反应強烈、面试结束后对面试过程记忆模糊,表明应试者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潜能,反之则表现不佳,而不能仅仅以分数来看应试者的表现。
  (二)礼貌出入
  面试作为一项专业性活动,必须注重基本的礼节,这既是专业性要求,又体现了应试者对面试的重视和对考官的尊重。
  进入面试场前,绝不能忘记敲门,通常为连续两三次,等门内有了回应,再推门进去。至于开门的方法,用靠近门的手握住门把,边打开门边进入房间,而后,转过身来,换另一只手将门轻轻关上。除非有专门的引导员带领你进入面试场所,才可省略以上环节。进入指定位置前应在完全面向考官的地方向考官点头鞠躬致礼,并注意好敬礼的频次与幅度,若评委坐在不同方向的位置,则应向每个方向的评委敬礼,且只需轻微点头鞠躬,否则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晕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正常发挥,到达指定位置后向考官问候,如:“尊敬的各位评委或专家,大家上午或下午好!我是××号考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应向考官明确示意,如:“我的第××道问题回答完毕,下面回答第××道问题。”或:“我的问题全部回答完毕,谢谢各位评委或专家”回答完毕后礼貌退出,并服从考官或其他工作人员的安排。
  (三)掌控过程
  应试者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掌控好各个环节,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顺利进行。走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上身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双手不要过度摆动,双膝不要太弯曲;二是脚不要过于分开,也不可用拖拉的方式走路,脚步声不要太重;三是不要东张西望,小心不要踩到或碰到东西,也不要任意跨越放置物。站立时,双脚对齐,脚尖适度分开,上身挺直,双臂自然下垂,头部摆正,嘴巴闭起,眼睛正视前方,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切忌有附着物。坐立时,椅子尽量坐深一点,双脚对齐,脚尖适度分开,上身挺直,双手置于膝下,头部摆正,嘴巴闭起,眼睛正视前方。立姿行礼时,先保持正确的立正姿势,眼睛注视着正前方,上身稍向前倾,双手自然垂直,庄重地点头行礼,然后恢复到原来的姿势。起立时,最重要的是稳重、安静、自然,绝不能发出声音,要保持宁静。做手势时,要注意控制好频率与幅度,只要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即可,切忌频率过高、幅度过大。面向考官时,注意处理好视线,要始终正视前方,但又不能盯住评委,要达到目光中有人,心中无人的境地。
  三、通晓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方法
  (一)合理引入
  面对任何问题,应试者都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应将这一问题置于所处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即我们在面试培训实践中所说的“戴帽子”,下面以结构化面试中经常出现的压力性问题或沟通技巧问题为例加以阐释。如:“你撰写了一个工作方案,你们领导不仅没有采纳,反而讽刺你。对此,你怎么想?怎么办?”面对问题,首先要能破题或表态,可以做如下回答:“我的方案没有得到采纳,反而受到讽刺,心中难免有一丝委屈,但我认为:一个人的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不怕,关键是看我们怎么正确对待它。”
  (二)分层展开
  在揭示问题的本质后,须对问题进行全面展开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的全面性,即该问题涉及几个层面的问题;二是分析的明确性,每一个问题都应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三是分析的逻辑性,应按照观点、制度、操作、事例等几个逻辑层次有序展开陈述。如对上面的问题,可以设计出如下回答思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好这件事情。首先,我会保持不急不躁,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好这件事。其次,多找主观原因。冷静后,我会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反思,看是方案的问题,还是自己平时工作方式、方法不妥及其他问题,引起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和误解。最后,找准原因后,如果是方案的问题,我会进一步调查研究,完善方案。如果是自身的问题,要克服问题、完善自我,同时会在适当时机采取适当方式,主动向领导汇报思想、认识不足。
  (三)精练小结
  将主要问题回答完毕后,还应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小结,重申自己的观点,并能和当前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使中心得以深化,同时发出号召,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如对上面的问题,可以设计出如下回答思路:“最后,我不会因为方案没有被采纳反而受讥讽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今后一方面要继续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要克服不足,完善自我,做一名组织放心、领导信任、群众满意的公务员。”
  
  参考文献:
  [1]邓伟.公选面试十二字诀[J].领导科学,2002,(12).
  [2]李民昌.公选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J].领导科学,2008,(12).
  [3]付娜,张智勇.结构化面试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才,2007,(5).
  
  课题来源:宜宾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公务员考试实训研究》(项目编号:JG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