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在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为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在孩子发展语言的黄金阶段,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诱导孩子想说、敢说充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语言能力 培养方法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既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这是实施环境育人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在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自由交谈、自主选择,利用儿歌、游戏等各种形式培养语言能力。
一、丰富生活随机教育
小班新生入园第一个月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我选取几个幼儿行为表现为例,详细阐述了指导方法。
(一)利用图书安抚情绪
入园的前几天,李佳辉情绪相当低落,虽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号啕大哭,但是却不声不响地缩在墙角,一动也不动,小便也小在裤子上,既不吃饭又不睡觉。辉辉的个性既内向又倔强,我几次让他回座位,但都失败了。后来我转变了方法先带他到图书角,让他自己看书(发现他很喜欢);中午不肯睡觉的时候,也没有勉强他,而是坐在他的边上给他讲书上好听的故事,渐渐地辉辉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心理,终于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二)给孩子一个选择的台阶
我班陈鹏小朋友从入学到现在,在生活活动的行为表现方面仍有些不适应,如午餐时挑食现象严重,如果碰上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一口也不吃。我对他反复劝导,他低着头看也不看我。又到午餐时间了,香香的饭,配上西红柿炒蛋,小朋友看见了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陈鹏用筷子拨弄着饭,眉头也皱了起来。我关切地走到他的身边问:“怎么了,陈鹏?”他低头不语。“是身体不舒服了吗?”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没有发热。刚才他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心地进行户外活动呢?怎么一到吃饭时间,他又犯愁了呢?“老师,我不想吃里面的西红柿!”我从他的父母亲那里得知陈鹏从小就偏食,家人一直想要改变他的偏食习惯,可收效甚微,他们希望老师能帮助他改变这一不良习惯。但我知道,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强行要求孩子,使他有心理负担。何不换一种方法试试呢?比如允许他少吃一点呢?于是,我对陈鹏说:“这样吧,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他听了我的话,马上点点头,拿起筷子吃起来,一会儿就吃下了半碗饭菜,还一边吃一边瞄我一眼,我只是高兴地对他拍拍肩。
从这件事中,我醒悟到:孩子不吃饭其实是有他的想法和原因的。满满一碗饭对他是来说是个心理负担,而我给他一个选择的台阶,使他减轻心理负担,于是他就能愉快而轻松地进餐了。
由此我联想到:每个孩子有内心的想法和需求,而有些想法他还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只好由行为表现出来。即使是外显的行为,每个孩子还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而且在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背后还有成人所不理解的心结。现在我才对“站在孩子的角度和视角,看待一件事,换个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如果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采取一些他们能接受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儿歌锻炼口语
(一)生活中儿歌妙用
小班幼儿一日活动始末,用于生活活动的时间很长,而生活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具有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如此之长的时间段里实施有效的教育,进行正确的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发现小儿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带给我们的妙处可真不少。
在生活活动教幼儿学叠衣服时,以往教幼儿叠衣服方法单一,只是先请幼儿观看教师示范动作,然后请幼儿跟着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模仿,枯燥无味,幼儿不感兴趣,而且幼儿不好掌握技能,往往老师费了很多力,效果却不突出。有一次,幼儿做早操时,我发现孩子们做早操已比较熟练,尤其是儿歌朗诵的特别带劲,不由得灵机一动:何不让小衣服也来“做操”,用儿歌的形式引导呢?于是,上课时,我神秘地对孩子们说:“小衣服也想跟我们来做操,我们教给它们好吗”孩子们立刻被它吸引住了,瞪大了眼睛,显示出很强的好奇心。“你看,小衣服准备做操,开始:伸伸臂,抱抱肩,点点头,弯弯腰。”孩子们都笑了起来。“你想不想教自己的小衣服做操?”“想!”看到孩子们像小教练一样说着儿歌,操作着衣袖,那认真劲儿,我高兴极了。说着短小形象、充满童趣的儿歌,做着运动,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叠衣服,在他们笑容满溢中我也情绪高涨。“你们真棒!”一句由衷的赞赏更让孩子乐不可支。此刻,自信、自豪、满足肯定聚满了他们的心房。活动结束时,我发现90%的幼儿都学会了叠衣服,10%的幼儿会朗诵儿歌操作,但由于手脑协调不好,叠的衣服皱皱巴巴,但已经成型,而且兴趣还在不断延续。由此看出,儿歌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教育可加以运用。
(二)自己编儿歌
我还运用此方法教育幼儿如何正确进餐。如在吃水饺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小白船,开呀开,一开开到嘴巴里,啊呜一口吃掉你!”将水饺说成小白船,十分形象,幼儿吃起来十分有趣,有滋有味。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小魔术师”的游戏,“小小魔术师,嘴巴真神奇,馒头变小船,慢慢不见了。”幼儿看到自己用嘴巴“变”成小船、汽车、花朵状的作品得意极了,直到很快“变”没,那自豪劲儿就甭提了。儿歌使进餐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吃饭而是在玩,从而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被动做”为“我想做”的自愿活动。开学一周了,孩子们在自编的儿歌声中,逐渐学会了自己管理彩笔和图画本,穿脱衣服、叠衣服、技拉链、系鞋带……这些简单的小儿歌使孩子们思维有序,做事有条理,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幼儿受益终身,而儿歌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由此我体会到儿童的发展是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善于观察,从幼儿的反应中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和兴趣,了解他们内在发展的需要,及时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孩子展现自我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班幼儿生活的主动性,有效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给予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促进孩子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幼儿学习说话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只有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才能发现其中无数的奥妙,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让他们爱说话、敢说话、会说话。
参考文献:
[1]刘梅.幼儿教育导读,2008,(3).
[2]叶子,庞丽娟.教育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