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学习

2011-12-29 00:00:00肖云云
考试周刊 2011年64期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美术户外课在新课改中的意义,以及师生在户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户外美术课 教师 学生 课堂 相互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室内课占据了美术课程的90%甚至全部的实践,各个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无视了美术户外课的开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标的推进,人们对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综合性都越来越重视。特别体现在美术、音乐等人文类学科。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升人类的幸福感。而人类所感悟的美大多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界,没有与社会和自然第一手的接触,没有对美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很难提高审美能力的。因此,开展户外美术课是很有必要的。
  一、户外美术课的含义
  进行户外美术课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发现那些以前未见过或未注意到的美。可以是巍峨的青山与流涤,也可以是校园角落的花朵:可以是广场前人来人往所浮现的世间百态,也可以是于寂静无人处赏闲花细雨的情姿。在户外课中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所能“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学生所能走出室外,在自然中能够“学”到的那些对于美的感悟和审美情趣的升华。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在此已不再适用。教师应重新定位老师、课堂、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师在户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户外课之中,由于是在一定的主题范围内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所关注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眼中的世界不会是千篇一律的,所以选择的目标也会是各式各样的,也许会是瑰丽的园林景观,衬托红花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绿叶;也许会是高大巍峨的高层建筑,小流低檐的江南宅院。种种之间有很大区别,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更强的针对性。不同的学习小组的教学方法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教学的多样性是由户外课的开放性所决定的,也是开展户外课的意义所在。
  2.教师身份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身份是教授者,是学生们最主要的知识来源。而在户外课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是学生从自然之中对美的感悟和升华,这时教师身份应从教授者向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这种引导和传统的引导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学生选择的方式和目标有很大不同,也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故不是指引学生去寻找最后的答案,而是:(1)信息的引导,让学生们发现在寻求目标之中遗漏的要点。(2)思路的引导,避免学生在某些课题中偏离大的主题而与教学脱节。(3)研究方法的引导,在课题之中寻求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其目标本身。
  教师转变身份是为了更深入地参与到学生们的课题之中,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才能真正与之互动。这不是简单的作业交流所能够替代的,只有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之后,才能了解其对美的,对审美情趣的看法;引导同学们发现美、感受美,最终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思维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思维是在教学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区分,而在新型的户外课之中,教与学的两极模式应该被更活跃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授者,这就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参与到生生互动中,寻求一种教学相融、教学相长的状态。用共同探讨问题来替代单纯的教学,用实例指导去融合单纯的理论教学。正如蒲鲁东所言:“艺术的目的在于揭示我们所有的包括那最隐私的思想、脾性、德行、恶习以及谬误,由此引导我们去认识自身,取得我们尊严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人性的完美。”
  三、学生在户外美术课中的地位
  研究性的开放式学习强调的是在课堂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课堂的进程不再由老师单方面引导,而是双方共同讨论,共同推进。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在接受教师对于大的主题界定和知识的引导后,应自主决定自己的作品。例如,《心理的慰藉》这一课描述的古希腊雕塑具有辉煌的成就和大量的传世佳品,由于教材的限制和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之中把这种力与美的艺术介绍完全。这时就需要学生与教师在探讨互动中弥补信息量过大的缺陷。例如让学生参观本地的美术博物馆,以(仿)古希腊雕塑为实物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同学会对雕塑艺术的热情大增,通过上网等方式查询古希腊雕塑的历史、特点和现存的这些艺术珍品所藏地,并把古希腊雕塑艺术与文艺复兴时代和现代的雕塑艺术进行比较。通过博物馆古希腊雕塑参观一行,连带地对整个雕塑艺术的知识有所掌握,激发对于雕塑艺术的学习热情。这充分说明高中生在户外学习之中能激发出原被禁锢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能动性并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对于美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提高自我修养,成为一名对于美好事物有强烈追求的完整的人。
  四、在户外美术课环境下,教师、学生与课堂三者的相互关系
  在户外课环境下,教师与学生是相互探讨、共同促进的关系;教师、学生与户外课堂是互相作用,共同完成课题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户外课堂中研究探索,帮助学生寻找课堂目标,完成课题,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户外课堂中及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走出某些思维误区,关注学生所遗失的关键点;学生可以通过户外课的学习扩展对美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的能动性,增加美术方面的综合知识。从开放式的学习中最终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提升自我修养。
  户外课堂促进了师生互动,使教师更能了解学生们需要什么,渴求得到什么样的知识;也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美术世界的魅力,由课本中的抽象走向现实中的直观,脱离了单纯依赖老师获得知识的途径,走上了自主学习的道路。
  新课标的改革还有待继续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仍然需要不懈地积极探索,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在户外课这个广阔的天地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去探索美、发现美。
  
  参考文献:
  [1]高中美术教学大纲.
  [2][德]康拉德·朗格.艺术的本质.
  [3]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安徽人民出版社.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知视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