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堂教学往往由几个固定的环节所组成,他们分别是导入环节、新授课环节、巩固知识环节,以及结课环节,其中导入环节和结课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两个教学环节质量往往对整节课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前导入技巧的使用,而且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要懂得恰当地利用结课的艺术为课堂教学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在本文中,作者结合着自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和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入和结课的方式,希望能够在有效的导入和结课的带动之下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导入 结课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们开展化学教学活动一种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整个化学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一节好的课最重要的就在于开头和结尾,只有具有良好的开端和圆满的结尾的课才能称得上是一节高质量的好课。因此,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导入和结课的技巧是每个老师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化学课堂导入技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上好开头,给课堂教学一个好的开始就成为了摆在每个教师面前重要的问题。有效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新课的开展做好一定的铺垫。在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温故知新导入法
在众多的导入方法中,温故知新导入法无疑是教师最常用也是最喜欢用的方法之一。化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知识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化学学科的这些特点采取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这种导入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巩固之前学习过的旧的知识,而且可以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得新旧知识能够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给学生介绍“碱的通性”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复习酸的通性来自然地引入知识,在学习“化学平衡”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之前学习过的“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来导入新课等。通过这种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的方式可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2.实验导入法
有趣的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例如,在给学生介绍“铵与铵盐”的相关知识时,我就在课前利用两个分别装有HCl气体和NH3气体的瓶子给学生做了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当学生看到莫名其妙升起的“白烟”自然会产生疑问,想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从而有效地增强学习效果。
3.生活经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化学知识随处可见,我们的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这样会拉近化学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能够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到“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在上课之前,我就拿了几件上了锈的物品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导致金属发生腐蚀,而我们一般又会采取哪些方式来对金属制品进行防护?这些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通过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会让新课的教学变得更加亲切自然。
除了要重视课前导入技巧,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还要努力做好结课的工作,通过结课艺术的有效运用,为课堂教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二、课堂教学结课技巧
1.总结式结尾
为了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印象,教师在新课结束以后可以用一些简练的语言或者图表等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这样,在教师的总结之后,学生就能够理清知识的脉络,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为以后的复习和知识的深化理解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到盐类的水解》时,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就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概括为实质、特征、规律、溶液酸碱性这几个内容。这样,学生复习起来就会更加有条理。
2.悬念式结尾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我们所开展的化学教学活动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际,可以围绕着之前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完了“原电池”以后,我就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来作为结尾: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电能反过来转化为化学能呢?这个问题不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刚才学习过的知识,而且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下节课知识的讲解做铺垫。
3.对比式结尾
在化学学科中,有很多的知识和概念非常相近,教师在讲授到一些较为相近、容易发生混淆的内容时,在结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对比式的结尾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区别和联系。例如,在讲完了“共价键”的知识时,由于共价键和离子键之间容易发生混淆,教师在结课的时候就可从定义、本质、特点、形成条件这几个方面把这两个知识进行对比,并举例说明,用以明确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导入和结课都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有效的导入和结课可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说,具备一定的导入和结课的技能也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作为高中化学老师,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前导入和结课技巧的运用,通过有效地导入和结课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化学教学工作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施雪娟.例谈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0,(02).
[2]袁志华.浅谈高中化学新课导入技巧[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7).
[3]季宝璋.高中化学课堂结课形式之我谈[J].新课程,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