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组块记忆获取信息,为此,必须把信息转变成语义组块,选择阅读材料中的特定信息,进行信息编码,激活启动词直至目标词,缩小激活反应阈限,减少大脑反应时间,提高知识记忆效率。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加强学习条件 组块记忆
1.引言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经常阅读大量材料。在加强学习条件下,L2学习者提高知识记忆效率至关重要。其知识构建依次经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记忆过程。其中,长时记忆特别重要。为实现长时记忆,L2学习者必须借助组块记忆。
2.组块记忆
组块记忆是一种将信息联系化和模块化的记忆术。它具有动态性、扩容性、相对独立性和整体性四大特性。[1]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条件下阅读获取信息需要以语言的形式通过组块记忆来实现。所以,它属于语言记忆。语言记忆是指借助于语言对单词、概念、规则和抽象思想的记忆。[2]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条件下阅读许多学科的内容并需要记忆原文本的主要信息或知识时,确定语义组块是至关重要的。
2.1语义组块
语义组块是指由若干个意义较小的单位(称其为“块”)组合而成的意义较大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位。[1]语义组块的对象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内化文本的详细度。精选记忆对象和数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将原始文本转化为内化文本,同时保持原始文本的顺序、逻辑和系统的特点。语义项目具有浅层和深层两个阶段,它们与人的记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语义项目中的一个刺激无论发生在浅层阶段还是深层阶段,主要取决于该刺激所具有的性质和加工时间的长度。每个语义项目深层阶段的加工能够使L2学习者铭记于心。在信息加工的最初阶段,需要对信息进行长时联想;随着加工水平的提高,会进行更高水平的语义或认知分析。语义的持久性被看作是信息加工水平的功能,信息如果没有给予充分的有意注意,处于认知分析的表层阶段,那么,语义就缺乏持久性,就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只有信息加工处于深层阶段时,才能得到充分的有意注意和深入的语义分析,使语义表征在头脑中保持较长时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信息以语义组块的形式组合起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的记忆效率;如果信息以有意义的或有特点的形式加以排列,就会大大提高人脑存储信息的能力。
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条件下阅读特别需要长时记忆。一般认为,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然而,长时记忆是通过瞬时记忆对信息的浅层刺激和短时记忆对信息的深层加工来逐步实现的。许多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最大容量是七个组块。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条件下阅读时所选的组块通常为语义组块,在逻辑上具有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是隐性的,表现为串联思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组块及其各自的内部单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表面上是显性的,实际上是隐性的。所以,语义组块的选择实质上是对其所指的刺激的选择。然而,这些刺激不是无意识选择的,而是有意识选择的,因为它涉及瞬时记忆。瞬时记忆是顺利地实现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第一步。因此,L2学习者不仅要考虑刺激的语义或|特点,而且要考虑其已有信息、知识或认知图式,然后将信息或知识转化成有意义或有特点的语义组块。在此过程中,对新信息进行编码是非常重要的。
2.2信息编码
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条件下阅读经常会发现,信息编码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其理解力,而且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和提取。信息编码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信息进入操作程序,通过人的记忆链,变成短时记忆,再通过加工,转化成长时记忆。学习者记忆信息成功与否取决于信息编码。信息编码的第一步是关注和原文本有关的需要记忆的主要内容,相关信息的编码被看作是通过观察信息提取一个以上的分类特征所形成的相应记忆符号的过程。信息编码的方法影响到以后的信息提取能力。信息编码因人而异,表现在心理表征方面。大量的研究表明,信息编码倾向于信息的正转化或变化[2]。编码不能看作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当被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建构文本内容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语言知识和其他知识去理解文本,然后对文本进行加工和编码。
需要指出的是,首字母缩略法[2]在编码过程中应该得到有效的使用。信息编码不仅是机械地记录某一记忆符号的过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信息的有效选择。否则,L2学习者经常会发现记住某一事件特别困难。首字母缩略法是指选取一组单词或短语的第一个字母。它也可以看作是由若干句子里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是外显的,在搜寻知识线索中起重要作用。使用首字母缩略法的目的在于为展示组块之间和组块内部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确定的参照物。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条件下阅读一般有两种策略,即自上而下策略和自下而上策略。这两种策略几乎同时进行,决定学习者所选材料的关联性。对于学习者来说,有必要以编码信息的形式对文本进行选择。
2.3编码信息选择
编码信息选择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世界是客观的,而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它们的意义却来源于我们的建构。我们每个人常常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某些方面,并用我们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建构意义,这涉及我们每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涉及已有知识的变化和重构。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信息,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并通过同化和顺应将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融入内在原有知识结构,因此,理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一个人遇到新事物时,他首先利用其已有认知图式去同化它。如果不行,就去顺应,调整其已有图式,改变其认知结构去适应该新事物,最终将它视为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同化和顺应两种功能之间存在均衡。就L2学习者而言,未知信息必须以某种方式与已知信息之间存在联系,以确立内化知识结构,实现不确定性向确定性的过渡。本质上来讲,该不确定性是由人对同一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不同内在心理表征所决定的。它反映了每个学习者记忆信息或知识的多样性。虽然其记忆方法不尽相同,但必须符合信息加工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效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M.Gagné,1974)曾经指出,学习是一种将外部输入的信息转换为记忆结构和以人类作业为形式的输出过程,要经历接受神经冲动、选择性知觉、语义性编码、检查、反应组织、作业等阶段,反馈及强化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2]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条件下阅读时必须把用作信息编码的词看作语义组块项目,第一项是启动词,最后一项是目标词。此外,其他项目既是启动词,又是目标词。要激活语义组块项目,必须得到语义启动的支持。实际上,语义启动是一种测试,进行语义启动是为了识别目标词。例如,“doctor”有助于识别“patient”,“master”有助于识别“servant”,“superior”有助于识别“subordinate”,等等。语义组块项目通过语义启动得到激活,然后,其周围的其他词很容易得到激活。当某一目标词被激活时,与之相关的词会朝着激活的方向变化,从而缩小激活反应阈限,减少反应时间。另外,学习者必须懂得启动词通常具有预见性,它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快速阅读。诚然,如果学习者没有很好地选择启动词,那么,他将难以回忆起某一阅读材料的实质性内容,这对构建新知识结构是不利的。
3.结语
L2学习者在加强学习条件下进行阅读时需要通过组块记忆获取信息,因此,需要选择阅读材料中特定的相关信息,将有意义或有特点的信息转变成语义组块,进行信息编码和编码信息选择,使启动词和目标词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激活所选材料中的启动词将刺激传至目标词,缩小激活反应阈限,减少大脑反应时间,提高知识记忆效率。
参考文献:
[1]Miller,G.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The 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81-97.
[2]罗伯特·L·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