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2011-12-29 00:00:00原斌华
考试周刊 2011年64期


  摘 要: 本文旨在学习动机理论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英语教学与学习动机的现状,从动机与目的语、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这三个方面考虑,提出一些激发与保持学习动机的操作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英语学习动机 激发 保持学习效果
  
  动机是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因。人的各种活动都源于一定的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紧密相关,学习动机对学习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学习活动归根到底是学习者的事情,而学习者之间出现的差异除了智力、个性等自然禀赋外,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持久。
  1.动机
  1.1动机的定义
  当前普遍认可的定义:动机(motivation)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学习动机的激起、调节、维持和制止的作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引起的,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1.2外语学习动机
  M.Williams和R.L.Burden(1997)认为:动机是一种认知的和情感的唤醒状态,它导致有意识地决定来采取行动,并导致一段时间内持续的脑力或体力的付出,其目的是要达到一个(或一组)既定的目标。匈牙利学者Domyei(1994)提出的包含三个层面的动机模式则是针对外语学习的。三个层面是:语言层面(language level)、学习者层面(learner level)和学习情景层面(learning situation level)。Domyei(1994)的三层面动机理论对外语学习动机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了外语学习动机不仅与学习者主体相关,也与客体——目的语——相关,同时还与复杂的、在很大程度上受教育者控制的学习情境相关,这样该理论就具有积极的教育学意义,对教育者如何去正面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有指导作用。
  2.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有正相关,说明学习动机在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因素,它能够大大地促进学习,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优等生的学习动机较广,水平也较高,而后进生的学习动机范围比较窄,水平也较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着动机与效果不太一致的情况,这是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不是直接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很复杂的关系。如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策略和学习的条件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增强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却不是唯一的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因素,而且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注意改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以使二者保持一致。
  2.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
  一般认为,学习动机越强烈,强度越高,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越大,学习效率也越好;反之,动机的强度越低则学习的效率也越低。然而,事实并非都如此。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强度过强反而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是因为当动机水平过强时,人们就会出现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对学习是不利的。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见下图),达到最高作业水平的动机强度为动机的最佳水平。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作业的水平不断下降。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适当,一定要注意防止给学生提出的目标过高,或给学生加的压力太大。过高的目标、过分的压力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焦虑。
  3.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
  3.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
  根据现有的情况,当下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型、个人前途型、履行义务型和模糊不清型。
  一年级新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紧张的高中生活是在升学的压力下进行的,因而英语学习的直接动因就是升学。进入大学后升学需要已经满足,而新的英语学习需要尚未形成,所以模糊不清型的比例较二、三年级为多。另一方面,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优胜者,经过大学的入学教育,他们更加满腔热情,雄心勃勃,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一年级中的个人前途型和综合型较二、三年级多。
  二年级学生一般在学期末要完成大学生英语的学习,而且一般的大学都要求或组织二年级学生参加全国的大学英语统考,履行义务型的比例增多,综合型比例减少。三、四年级的学生虽然不再开设英语课程,但因为年龄的增长,生理的逐步成熟,学校教育及家庭的影响,心理的成熟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学习动机较一、二年级有了很大不同,许多同学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和理想,因而模糊不清的比例大幅减少,个人前途型的比例大幅上升,履行义务型的比例也有较大比例。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模糊不清,这可能与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不佳有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较弱。正确的远景型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而非正确的甚至错误的学习动机也广泛存在,近景性学习动机也颇为普遍。
  3.2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
  这其中又分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积极因素包括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和影响。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增强信心,勇于参与,从而最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成就感直接影响到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品尝到成功喜悦的学生,更加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自信。消极因素则包括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对过去成绩的错误归因、不正确的竞争心理、学习时间的不足等。
  4.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4.1动机与目的语
  提高学习者对英语(目的语)价值的认识是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已进入高校学生对英语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是不全面的,大多数人主要是看到了英语的外在实用价值,即完成学业后他们可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对其他价值的认识需要教育者的帮助。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个目标的成就价值的认识,就要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英语的重要性,如英语这个载体所载的丰富的英美澳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所起的与世界的联系作用等。对英语这个目标任务的内在价值的认识有赖于学习者对英语的运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有了一定的能力后会产生两个积极的效果:其一是直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大学习任务的内在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其二是使学习者自信心加强,他们对学好英语的成功期望值增大。英语这个目标任务的价值还包括它的负面价值:为掌握它所必须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其他费用。若对这一价值因素认识不足,学习者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吝惜自己的付出,最终也会影响学习动机。
  
  4.2动机与教学大纲
  已进入高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与教学大纲有着密切联系,教学大纲是关于人才培养规格模式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应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纲来激发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这点上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当在校学生意识到他们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时,就会怀疑当前学习任务的价值,就会减弱甚至失去学习动机。一个能激发和保持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大纲是一个能反映新时代对英语人才要求的大纲。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更加高速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将不断涌现,人文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将互相渗透和融合,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全方位进入国际竞争、交流和合作。这种形势要求包括英语在内的外语人才将是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4.3动机与组织教学
  在大纲确定以后组织教学就是关键了。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重要的一面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地朝目标迈进。这里只谈几点带共性的方法。
  (1)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课程学习远景目标和近景阶段目标,并帮助他们逐个实现。阶段目标的实现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使他们的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还能使他们感觉到实现远景目标的可能性很大;(2)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课外和课内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以学生为主体是指摒弃“上课老师讲,学生做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做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使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有两个特征:其一,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课外准备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学生课外积极、充分的准备,课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没有质量和效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检查和提高。其二,课内教师不是“满堂灌”,而有相当部分时间是用在学生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得主动,产生自主感和自我控制感,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得到保护;(3)采取适当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避免千篇一律的期末一卷定成绩的传统测试方法,使测试对学习动机起到积极的激发和保持作用。过程考核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能力、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及时评价,多次累积起来即课程的总评成绩。它首先能经常性地刺激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当学生看到每次的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评价时就会不断努力。再者,持续的努力必然会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而能力的不断发展反过来会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他们产生内部学习动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内部动机,使学生具有源源不断的英语学习动力,不仅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现状,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的差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争取英语学习上的最大成效。面对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时代,动机是全球化时代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在影响英语学习成效的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因此,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应成为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保证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复杂的,可以说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广大英语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习者的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马广惠.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2]李淑静.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3]张文忠.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5.4.
  [4]秦晓晴.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其对归因现象的理解[J].现代外语,2002.1.
  [5]高树记.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与英语教学[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桂诗春.心里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
  [7]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8]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