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评价应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过程,注重能力,注重激励。然而,在新课程考试与评价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命题功能单一化,命题形式模式化,命题内容重记忆轻感悟、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轻应用、重机械训练轻综合运用等倾向。不少老师热衷于在考前大搞“题海战术”,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抄抄写写,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对考试的命题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考试命题 原则 内容 题型
一、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
1.命题必须体现课程标准精神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考试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命题形式要体现人文性和实践性;评价标准要体现多元性。因此,命题应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标准,不要任意提高或降低,充分发挥命题工作在教学上的指导功能。
2.命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对这种基本的语文素养的考试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考试卷的编制应该尽可能设计出多样化的试题,在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
3.命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命题的内容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教材的要求。要防止“超标”拔高要求,又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又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从而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对《语文课程标准》和大纲明确规定在书面考中不考的内容,在试卷中一律不出现。
4.命题必须难度适当
命题的难度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获取较好的成绩为依据,力求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好成绩。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让他们充分体验语文学习成功的愉悦。在命题时,估计大多数学生答不出的尽量不出或少出,试题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学生见过面的;表达题意的语言文字是学生能理解的,不增加学生的阅读难度。命题分量适当,命题的数量应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全部完成的,并略留一些时间进行检查。
二、考题必须注重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考试的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所以语文命题重点考查的是有没有掌握,能不能运用,而不是有没有记住。这就要求语文试题必须增强灵活性,防止死记硬背。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小学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积累,扎扎实实地识记、背诵。在积累基础上的运用,是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拼音、识字、写字、词句等诸多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状况和运用能力,既考查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为学生继续学习语文奠下基础的阶段性基础知识。此外,对于词语、成语、格言警句、标点、句子等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考试,考查出学生语言的发展水平,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和理解、分析、感悟、表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主动吸纳、积极内化,促使读记、吟诵、摘抄等记忆性积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适当体现学生发展的个性特点,避开难题、偏题。
2.注重阅读习作的理解和表达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它在考试中比重较大。阅读的考试主要是通过对富有人文内涵的各种文体的文章及段落的阅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涵,考查学生感受、理解、分析、概括、欣赏、评价和表达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学段的区分是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3.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新课标理念指引着教师由“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关注教材内容的引申和迁移。一个有责任的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知识底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构建开放的课堂,一份科学的小学语文试卷应该发掘学生的潜力,因此,也应该考查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卷面必须力求的题型
卷面力求在题型多样化的同时,转向以主观题、表达题形式为主,同时尝试选择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不在于在难度上为难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在创造性方面下工夫,目的是让学生动脑思考,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这样,从多角度、多侧面考查学生对作品生活的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创造出自己最精彩的答案和作品。(1)题型的开放性。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回答。(2)题型的多样性。新课程下的考试题应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才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够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
总之,新课标下的语文命题是新的评价方式的体现。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命题内容上,就势必会影响到新课标的实施,因此,在新课标下,要以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语文考试命题新思路,寻找适合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命题方式,使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