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1-12-29 00:00:00李文淑
考试周刊 2011年80期


  摘 要: 作者从三个方面就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了自己的看法。具体为:问题让学生编,道理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数学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自己的理念,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念。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问题让学生编
  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编写优秀的教学案,也离不开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和课堂的多思多练等因素,但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让学生思考,怎么引导学生思考才能获得最大效益,是值得我们反复尝试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
  例题1:如图1,星光养殖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空地,它的两直角边AC、BC分别为60米和120米。现准备在AB上选一个点E,在空地中建造一个矩形花池。
  题目出示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此题可设计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在学生设计的众多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如:(1)设花池相邻两边CD、CF的长分别为x米和y米,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建成的花池面积为1600平方米,求x和y的值。由于问题是学生设计的,设计的过程就是熟悉、思考、研究的过程。这样学生分析问题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分析:(1)根据△ADE∽△ACB,可以列出比例式=,代入数据即可求得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2)利用矩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得到x(120-2x)=1600,解得x后代入求得y的值即可.
  解:(1)∵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DEFC是长方形,
  ∴DE∥CB,∴=,
  ∵AC、BC分别为60米和120米,CD、CF的长分别为x米和y米,
  ∴=,即:y=120-2x;
  (2)S=xy=x(120-2x)=1600,
  解得x=20或x=40(舍去),y=120-2x=120-2×20=80,
  ∴x=20,y=80.
  当然,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己去编问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生编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在筛选过程中恰当取舍。教师还要多在学生设计好的题目上画龙点睛,使问题升值,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二、道理让学生讲
  讲题目比做题目效果要好得多,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会解答只能说明学生是“知其然”,会讲才能说明学生是“知其所以然”,而且讲能调动各种感官,启迪智慧,加深印象,拓宽思维,大大增强学习效果。
  例2:如图2,O为矩形ABCD的中心,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O点重合,转动三角板使两直角边始终与BC、AB相交,交点分别为M、N,如果AB=4,AD=6,OM=x,ON=y,则y与x是什么关系?
  分析:作OP垂直AB于点P,OQ垂直BC于点Q.可证△ONP∽△OQ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解:作OP垂直AB于点P,OQ垂直BC于点Q.
  已知∠PON+∠POM=90°,∠POM+∠MOQ=90°?圯∠PON=∠MOQ,∠NPO=∠MQO?圯△ONP∽△OQM,OP:OQ=AD∶AB=ON∶OM,∴y=x.
  本题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一次函数关系式的运用。在教师的启发下,或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解答这道题目并不难,但仅仅满足于会解题,只能使学生停留在浅显层面上,不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解答完问题后,还应启发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怎么想到作OP垂直AB于点P,OQ垂直BC于点Q的?如果不这样做,有没有其他途径来解答此题?在什么情况下要自然地想到用相似三角形的判3wOgbPC/Vm0UWULwJJ1d4Q==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一次函数关系式有必然的联系吗?通过这些问题的辨析,使学生能够由会解一道题发展到理解一类题,从而掌握通性、通法。
  三、规律让学生找
  许多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数学中有些规律是数学家早就总结出来的,如公式和法则等,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有新的规律可循,这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总结,规律就是知识的台阶,总结掌握的规律越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例3:如图3所示,如果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S=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S,S,…S(n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S等于多少?
  这是一道规律探究型问题。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发现: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第(n-1)个的倍,则面积是第(n-1)个的2倍,从而就不难求得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了。
  解:根据题意可得: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第(n-1)个的倍;故面积是第(n-1)个的2倍,已知第一个面积为1;则那么第8个正方形面积S=2=128.
  此题属于规律题,与其他数学题的根本区别在于,一部分规律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归纳。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特殊或具体问题情境去发现一般规律,要善于根据共性问题去解决个性问题。本题就是根据相似形的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这一共性,归纳出图形的面积关系式。总结出规律性的公式,有了这样的规律性公式,我们不但能求出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而且可以求出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要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探索和研究,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个作用中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所谓的主体,不是教师问,学生答,也不是教师出题学生思考讨论。所谓的放手,就是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置恰当的问题情镜,设计高效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潜学生的内动力,把能让学生做的事交给学生做。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活力四射。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