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交谈要用普通话,而且要从一词一语中引导孩子说话规范,为学生做好示范。小班化教学更加适合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师生交往有更充分的时间。教师可以顾及每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时间。同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小班化教学 教学策略
近年来,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重视。但由于受班额过大、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口语交际在进入课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班化背景下的教学由于受班额过大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均交流的机会和时间相应减少,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全体学生,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调控。
小班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克服了人数过多、学生参与面少、难以互动、缺少实效等问题,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口语交际。那么,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介绍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训练学生说中有情。
在小班化的课堂里,教师更容易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更容易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容易指导学生,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
小班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在教学中创造宽松的环境,从而激起孩子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例如:《荷花》最后一句话:“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其中的省略号进行提问,让学生想象除了蜻蜓、小鱼,还有谁会来和荷花说话,一时课堂上小手如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
生1:小螃蟹爬过来,小鸟飞过来,它们都会和荷花说话。(看来这是一个喜欢表现但不善于深入思考的小男孩。)
师:这些小动物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
生2:小鸟展翅飞过来,轻轻地停在荷花上,兴奋地叫着:“荷花姐姐,你的家真美。”
师:你真有想象力,我们不仅听到了小鸟的话,而且仿佛看到小鸟高兴的样子了。
生3:“哗啦——”小青蛙从水里蹦上来,摸着圆肚子,呱呱地叫着:“我可是这里的警卫员,荷花姐姐,你不用怕蚊子来咬了。”
学生越说越兴奋,语言表达越来越生动有趣,这时生1又举手了:听到外面这么热闹,小螃蟹忍不住钻出脑袋,说:“水里好舒服啊,荷花妹妹,你洗个脸吧!”(全班学生为他鼓掌)这时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把小手微微地举了起来,又马上放了下去,又举了起来。我赶忙上前一步,握着她举起的手,请她来说,她怯生生地说了句:小蝴蝶飞过来,停在上面说:“荷花姐姐,你真的很漂亮!”我笑着竖起一个大拇指夸赞:“小蝴蝶,你真勇敢!”那一刻女孩红彤彤的小脸上浮现出笑容,她正享受着属于她的一份喜悦。
二、挖掘教材,联系生活,训练学生说中求真。
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学生在教学时间、空间所占份额就大大增加。小班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教学,除了从课本上规定的几次口语交际训练外,还要从生活和学习中及时发现和利用一些资源,拓宽口语交际渠道,开展口语交际训练,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很多,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筛选,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安排好场景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学生平时都有自己制作手工的经历,我们可以把手工制作搬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既在经历生活中的事情,又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话题,说制作过程,说制作中的趣事,还可以利用自己买卖东西的经历把自己的制作向同学进行推销。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创设出了多样话题,学生兴趣盎然。生活中的趣事总是学生最想表达的,只有关注学生的经历,才能让学生放飞语言的翅膀,乐于表达交流。
课堂教学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能力提高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如组织参观、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还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如模拟“购物”、“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风土人情、景物,等等。这种模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MEzVGsyTiGFOtKWyveXhZg==大的提高,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往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走近学生,内化素养,训练学生说中创新。
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师生课堂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的真正提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敢说。
日常生活中口语的主要方式是谈话、即兴讲话、讲故事等。在日常教学中应留心各种说话情境,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力争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操场看看并说一说:同学们在操场上做什么?问学生:假如你来到滑滑梯前,想玩滑滑梯,可是这里人很多,你应该怎么做?假如好几个同学都要拍皮球,可是只有一个皮球,大家应该怎么玩?要求学生回答。此时的学生爱问一些问题,教师就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要多赏识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更别说是小学生了。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说话,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知道的知识真不少!”“你说得生动极了!”“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你的想法真独特!”大拇指、大红花等小礼物更是我常奖励给学生的,学生们听到表扬,得到奖励,十分高兴,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不觉就喜欢上口语交际活动了。对于说得特别好的学生,我会请他到台前说给大家听,并向大家介绍经验。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强,看到别的同学到台前去说,自己也暗下决心,努力加油,争取也到台前说给大家听。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交流的积极性。
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利于拓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合作—参与,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小班化教育不单纯是减少班额,而是小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诱导和鼓励。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生动活泼地体验,兴致勃勃地述说。在交际过程中,他们肯定有很多跟老师与同学不一样的看法,我们应珍视他们的个性体验。这样,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建立起一个“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的宽松环境,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使学习活动的施动方不再只是教师。
如《六一这一天》,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小画家、小音乐家、小朗诵家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对课文的感悟。当小画家的画出六一的场景,当小音乐家的唱出这篇课文(本文也是一首歌词,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当小朗诵家的用朗诵的形式朗诵本文。在汇报交流时,汇报者是演员,倾听者是小评委,两者进行自由交流,我在关键处进行点拨、调控。这样,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学懂了课文,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立体型的交流网络。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点,有效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就能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让每个孩子都能说会道。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育学(第二、三章).周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世碧.小学语文教学.谈口语交际课的教学,2001,(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