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实施“五步”教学,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亮标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心理及数学学科特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要准确定位,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例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总结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通过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揭示高和底的意义。
二、 预习
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既要熟练掌握投影、视频、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又要重视挂图、标本等传统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在选用教学手段的时候,应注重一个“实”和一个“适”字,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 激趣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四、 精练
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内容的一种措施。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兼顾优等生学习潜能的挖掘情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注重练习的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练习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得有兴致,有活力,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五、 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时间安排等。通过课堂听学生答问、查学生作业、看学生操作等途径,获取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度和判断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养成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反思的习惯,才能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高邮市送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