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情景题 和探究题 解题初探

2011-12-29 00:00:00羊煜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的理念可能会在高考中得到更多体现,高考的命题立意、命题形式可能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会更多地创设一些情境来考查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探究题、情境题。本文就图片史料题、情景题、探究题的设计谈一点心得。
  一、 图片题
  图片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图片让我们重拾历史的碎片,分析图片包含的信息,了解相关的历史内涵,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体会不同历史时代的发展特点和潮流。也可利用现实中的一些图片场景,让我们了解、关注、分析、思考身边的历史,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例题: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仔细阅读下列文物资料,回答问题。请回答:①判断文物一出现的大致时间,你认为这一文物在当时是否很普遍?说明理由。②结合史实说明《民报》创刊的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民报》创刊的最终目的,报纸的创立者们进行了哪些努力(至少两个史实)?结果如何? ③与文物一相比,文物二的出现说明了哪些历史进步? ④文物三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与文物一、二相比,文物三有何特点?
  本题以一组文物图片为载体命题,解题时要先提取文物所反映的信息及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再根据设问有针对性地答题。文物图还可以设计成研究性试题,要求我们从中提取信息。在解答图片题时,一要读懂、读全、读准图片信息,二要找出图片信息与设问、图片信息与教材的结合点,寻找答题要点,三要规范答题,有得分点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关注图片资料,运用教材上各种图片设计题目进行训练,提升我们读图能力、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能力、分QGxyHvXAJzMccUUjfpYUIQ==析表达能力。
  二、 情景题
  情景题从命题素材的选用看,介于用课本文字叙述与用史料表述之间。这种命题形式,可以使试题所测试的内容更加贴近我们的学习经验。从评价层次上分析,由于情景题提供的是一段经过改写的资料,而且多与课本的叙述有关,但又不是直接抄录课本文字,因此在评价层次上一般属于理解层次。设计时可以设计让我们置身其中的情景,也可置身事外。
  例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宣读变法法令:“(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3)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者,免其徭役。(4)建立县制,全国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①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地主,你对法令中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②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对法令中哪一条措施最不满意?原因是什么?③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何?
  【参考】①承认土地私有,自由买卖,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奖励军功使我能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有的爵位、官职;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稳定。②对按军功授爵这一条最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本可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我的利益。③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稳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
  解答情景题时一要准确把握情景所反映的信息,二要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根据设问、充分依据教材寻找答题点,三要规范答题,这与传统题的要求是一样的。在教学中可以编制情景题进行训练,但要注意模拟的情景必须符合历史实际,要提供足够解题线索,叙述的文字也不能过于冗长,等等。
  三、 探究题
  这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可以利用一些史料考查我们的探究能力,也可利用学术争论之处考查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题: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问题:①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②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
  本题是上海高考题,并被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引用。它利用学术界的争论创设题目,考查我们对事件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种题型,一要审清题意,审清求答项,二要依据教材,了解教材上的基本观点,三要言之有据,史论结合,四要规范答题。这种题型在学习中要进行针对性训练,要注意命题形式上的变化,如要求表述成文、字数的限制等等。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