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 课堂导入 “十法”

2011-12-29 00:00:00张玉
成才之路 2011年1期


  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课堂导入语言的艺术,而新课结束语可以起到升华、点明主题的作用。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方法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10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 “设问题”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导入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兴趣的问题,诱发学生思维。如我在新授《我国的人口问题》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说:“今天思想品德课,我要考大家一个数学题——假如一个人每天花费5元,13亿人每天要花费多少元?假如13亿公斤粮食分给13亿人,每人能得多少公斤粮食?”问题很简单,但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二、 “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教材重点,确定目标。一到课堂,直奔主题。如在新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明确写下本节课的目标:“①了解文化认同的内涵,②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③以实际行动培养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到底要掌握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就是“一得”,本课的任务就完成。目标展示法导入醒目,直截了当,直接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 “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根据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采用现成材料,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如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的主题》这一课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图片,学生对受战争之苦的难民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带着这种情绪,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重要性,从而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开了个好头。
  四、 “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节奏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技能会受到抑制,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我在新授《孝敬父母》这一课时,我就选择了《读者》中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学生深受感动,在体味母爱的亲情中接受新鲜知识。
  五、 “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法,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新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带小剪刀,学习中国的剪纸艺术,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进一步深化。
  六、 “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教师,还应该是一名成功的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在新授《受人尊重的奥秘》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表演了一个小品——《孟浩然的苦恼》,让学生在表演中分析孟浩然为什么会苦恼?他怎样才能解决苦恼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学习新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 “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顺利导入新课,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如我在新授《关心社会》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中国首善”陈光标的故事。2010年初,我国西南发生百年未遇的旱灾,陈光标倡议企业家们捐赠了5300吨矿泉水,组织了21支打井队,在灾区打了200口井,为解决西南旱灾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向学生提问:陈光标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从而为新课拉开了序幕。
  八、 “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学生的情操。用音乐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堂,接受新知识。如我在新授《维护民族团结》这一课时,我播放了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让学生在享受团结友爱、和谐美好的祖国大家庭的亲情时,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新课的开始作了很好的铺垫。
  九、 “讲文学史”导入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起学生向前辈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如我在新授《坚强的意志》这一课时,给学生讲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司马迁所遇到的挫折以及他是怎样战胜挫折的故事,让学生由衷地赞叹司马迁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
  十、 “幻灯投影”导入法
  就是采用先进的幻灯技术导入新课,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利用。如我在新授《谈名字说文化》这一课时,我用幻灯播放中国结的设计,以及这种设计的寓意。在学习《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我用幻灯播放中华世纪坛这一建筑,以及这一建筑所蕴涵的寓意。这种导入方法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增强学习效果。
  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导入语言、方法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姿多采。当然,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导入,一定要为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盐城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