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一、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
1.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
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哲学所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价值多样性及其扩展。其中影响较大的价值取向有三种:(1)以经济发展为本;(2)以社会发展为本;(3)以人的发展为本。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
它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 充满爱心、富于平等和民主精神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在班级生活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设计班级的形象与精神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关爱,同时受到激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2. 勤于学习和反思
在教学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性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3. 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仅是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存心境。作为新课改中的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风云变化的世界,如果教师整天关心的是名次、分数,学生的心胸怎能开阔?新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握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收到“双赢”的效果。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三、解决方案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要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另外还要具有较佳的心理及审美素质,以便能全方位地开发学生心智,发现、培养和教育出各种类型的人才。
2. 处理好四种关系
(1)处理好听说与读写的关系;(2)处理好教师用书与备课的关系;(3)处理好运用教学法与五个教学步骤的关系;(4)处理好英语与母语的关系。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
3. 基于教材,创新课堂
(1)创设真实场景,使学生学得愉快、用得自然;(2)构建表演舞台,让学生体验参与。
4. 立足教学实践,为教材编写和评价提供依据
没有任何事物在一诞生时就是完美无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需要在长期的使用中经历见证、不断完善。由于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使用者不同和认识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一套教材的使用体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基础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编写和教材试验也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四、结论
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还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同时准确地理解和实行围绕核心理念的一系列基本理念。要让课程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明确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