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60~61页。
教学目标
在实际活动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左右和别人的左右。会用左右描述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吗?
投影显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你们猜是什么?
生: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完全不正确,有的贴近,经过引导猜出了是双手。
师:对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让他们举起右手,问另一只手是什么?
生:除了极个别同学都举起了右手,并且说出了另一只是左手。
设计意图:以一个比较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环境,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初步学会区分左右。
二、建立左右认知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呢?
生:关于右手能说出拿笔、写字、拿筷子等,关于左右也能说出相应的动作。
师:说说你身上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生:指出腿、脚、胳膊、眼、耳等,并且都急于表现自己。
师:经过反复的认识,让学生说出判断左右的根据。
生:能够根据写字、吃饭等活动来判断左右。
师:提问学生,让他说出他的左右是谁,提问几组之后,将最后一组的三个学生叫到讲台上,面对黑板,让中间的孩子指出他的左右,然后让这个孩子向后转,再指出他的左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还是这三个孩子,他们位置没变,但他的左右却变了。
生:呈现迷惑状,然后很快几个孩子举手指出,因为他转过身了。孩子们理解了左右是相对的。
师: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小游戏。跟着歌曲做动作,歌曲中涉及左和右。
生:刚开始孩子有些害羞,不敢做,后来我带着孩子一起做,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的数学课堂,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了左右。
设计意图:在已有的区分左右的能力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感知身边人或物的左右,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达出前后左右。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精神集中的能力,学会判断左右后,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游戏又是关于左右的,真正让孩子体AqTJtuUYYgMTdYRZAKop7w==验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体验生活中的左右
1.校的左右
师:以和他们同龄的小红的一天为主线,看小红这一天是怎么上学的。
投影显示:小红的学校,小红从大门走到操场。
生:很容易说出小红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建筑。
2. 文具的左右
师:小红摆好了文具,她都是怎么放的?提问,橡皮在刻度尺的哪边?从右数刻度尺是第几个?
生:非常着急的想要回答,回答时声音明显变响亮了。
师:你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生:有些畏缩,但有一名同学提出问题并解答后,其他同学也踊跃起来了。
3. 交通中的左右
师:你知道车辆靠哪侧通行吗?过马路要先看哪边?
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答。
师:对学生进行表扬,然后展示幻灯片,问这些车都是怎么走的?为什么同样是右侧通行,走的方向却是反方向的?
生:已经有了“他转过身去了”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
师:投影显示机组车辆行驶的图,检查下面几组车开的对不对。
生:判断对错,踊跃回答。
4. 学习习惯
师:小红到家了,她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你们回家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到家先写作业。
师:投影显示小红家的走廊,小红的朋友来找她一起写作业,应该敲几号门?
生:感觉简单,迫不及待就说出了答案。
师:肯定他们的答案,但告诉他们回答问题前先举手。小红和她的同学被这样一道题难住了,你能帮帮她们吗?
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开动脑筋,解决了问题。
设计意图:用一个和他们同龄的小朋友的故事穿插于巩固练习,使得练习有趣,也充满了竞争。让学生帮助小红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要乐于助人,使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数学。
四、学生自主总结
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这一节课学到的知识。
师:倾听学生的汇报,帮助梳理知识。
五:作业
师:投影显示作业。
下课。
孩子们精神饱满地和老师再见。
(大庆一中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