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工程制图》学科教育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工程制图》教学面临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从学生的思想、教师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如何保证习题量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工程制图;学生思想;教学手段 ;习题量
一、概述
《工程制图》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课程涵盖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或建筑制图)方面的内容,是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工程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工程制图》所涉及的内容多而广,它既有画法几何中的点、线、面、体的内容,又有机械制图中的视图、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知识点。以我校为例,《工程制图》的开设主要是面向诸如电子、电气、高分子等少学时专业学生。学时少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考验,如何在这么少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那么多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研究其教学过程就很有必要和意义。
本文以涉及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工程制图》作为对象,研究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达到改善《工程制图》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工程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制图》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害怕,任课教师也觉得教学方法不易把握,尤其对青年教师,表现更为明显。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感受,简要分析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学生思想问题
学生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的专业以后用不到《工程制图》,所以从心理上抵触该课程,进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这门课兴趣不大,如我校的电气专业的部分学生,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思想,他们认为学的是电气专业,与《工程制图》不相关,以后也不可能去画什么机械图。二是学生自己很想学好这门课,并且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但是潜意识里始终暗示自己空间想象力不行、基础差,从而导致学习效能低下,如有位学生,她每次上完《工程制图》课都会哭一场,因为她很想学好这么课,但是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很差,所以难以接受讲课的内容,究其本质,这其实也是心理暗示导致的学习信心问题。
2. 教学手段使用问题
教学手段如何合理使用,是目前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板书和多媒体是现在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手段。传统的板书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作图方法和作图过程,但是由于《工程制图》课程的自身特点,板书教学效率完全不能适应该课程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使用,能够克服板书教学的不足,使得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加大,但其同样也存在问题,就是上课太快、就犹如看电影一样,看过即忘,学生缺少参与。用不用多媒体,如何用多媒体是任课教师经常讨论的问题。因此就出现两类情况,有些教师干脆就用板书,有些教师就完全使用多媒体,进而进一步发展为使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互不认同的局面。
3. 习题量不够的问题
想要学好《工程制图》,没有一定的习题量来保证是绝对不可能的。《工程制图》是非常强调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课堂上听得懂与画得出来是两个层次,很多学生反映,在老师讲的时候听得很明白,但是到自己动手时,则无处下手。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些作图很简单,不需要动手,这就犯了典型的“眼高手低”的老毛病。由于《工程制图》的课时少,上课的进度快,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习题的训练就跟不上,而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安排过多的习题课,从而导致了目前教学学生习题量不够的局面,这也大大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以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根据笔者教学的切身体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1. 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古语云:“解铃还得系铃人。”如果学习一门课,在思想认识上不解决,则根本不可能学好这门课。《工程制图》确实不好学,但是不代表就学不好,只要方法正确,就一定能够学好。通常,我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会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并强调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不管学什么专业,只要是工科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得学好,因为现在的企业和公司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即使是学电气专业,也会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工程图纸。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学生就会发现,《工程制图》学起来其实也很有意思,它不仅可以训练人的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慢慢地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也就踏上了学好这门课的正确道路。此外,教师要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想法,如果在课堂上发现有的学生表现出焦虑和烦躁的情况,那么任课教师就很有必要在课后有针对性地找他谈话,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再去帮助学生解决。
2. 使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接受上课所讲解的内容,传统的板书历经多年证明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尤其在讲解画法几何部分更能体现出板书的明显优势,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笔的写,学生跟着教师后面学,既清楚又深刻。但是,如果过分地依赖板书而否定其他教学方式则就有欠妥当。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三维设计软件相继问世,如Solidworks、Pro/E、UG等。这些软件的出现,让教师很容易将抽象的二维投影图转换成三维形体。以往教师在讲解组合体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形体的构形方法,不得不提着形体的木制模型去上课,不仅上课不方便,而且也受制于模型的数量和种类。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现代教学方法的一个必然趋势,多媒体课件能够包含大量的课程信息和内容,将事先运用三维造型软件做好的形体嵌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大大减轻了教师的上课强度,同时也增加了模型的数量。
因此,吸收板书和多媒体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采用板书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确实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两种教学手段的无缝集成和有机结合。
3. 抓典型习题,积极开展多种渠道做习题
学习《工程制图》,学生不能不做习题,鉴于现在的课时量大为减少的情况下,想在课堂上讲解大量习题已不现实,那么如何保证习题的质和量,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得面对的问题。本人认为,首先要抓住典型习题,典型习题并不一定是难题,这类习题往往是对学生的概念理解要求较高,因此,抓住了这部分习题,学生如果会做了,也就将概念掌握了。同时,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讲解这类习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得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建立网络课堂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可以在网络课堂上指导学生做作业,批改学生的网络习题,并在网络在线或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也就可以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习题量。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工程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方法,希望能对从事《工程制图》教学的教师有所启发,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当然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明浪.“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反思和探索[J].工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