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动向和新发展,以新的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思维。”鲜活的新闻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是地理教材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有效载体。本文从新闻材料的收集及其与地理课堂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更新教材内容
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特别是人文地理环境中的要素变化尤为明显,如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旅游等因素也成了影响城市的重要因素,涌现了一大批“科技城”和“旅游城”。地理知识的发展变化十分迅速,而教科书的编写又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收集一些最新的材料来更新教材的内容,这样才能适应地理科学飞速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经常收集最新的材料对教材加以更新,能够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动态地分析问题,以培养他们分析复杂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一个“新”字。首先是题材新。新闻记者往往对社会热点和焦点具有独特的敏感性,能以最快的速度加以报道,而且对社会的热点和焦点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在《平顶山晚报》上作了连续报道,既有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价格听证会,还有普通市民对用天然气代替液化气的一些想法,分析得合情合理,使同学们认识到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意义:使用天然气既降低大气的污染程度,又降低居民的生活消费,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把这些材料融合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是标题新。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记者们对新闻的题目往往是标新立异。如《北京人要喝贝加尔湖水?》等鲜活的标题,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另外新闻材料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在讲气象灾害台风时,我引入2009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的资料:“莫拉克”台风最大风速达40米/秒,降水最大的基隆市达600mm,给台湾造成重大破坏,共造成461人死亡,192人失踪,经济损失145亿新台币。这些数字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台风带来的巨大灾害,而报道《“莫拉克”之殇》则反映了台湾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顽强精神。这则新闻使学生似有亲身体验,对灾害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新闻报道中的一系列预防台风的措施如发布台风警报、台风到来前的居民和财产的大转移等也深深地留在了同学们的脑子中,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即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能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与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实际问题,启发和展现辨证、鉴赏、逻辑等研究性思维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近几年高考命题都表现出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题目往往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收集试题信息,明确试题的测试目的和意义,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整合,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理性认识和合理的发挥。对提供的素材学生能否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归纳、分析是考试成败的关键。如2004年西南文综卷第39题,以“2002年全国有12个省级行政区出现拉闸限电,2003年全国有更多的省级行政区出现拉闸限电”为材料,要求学生回答:一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张的原因;二是能源输出省份四川和广西能源短缺产生的原因。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揭示了我国能源供求现状,另一方面也为如何有效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进行了铺垫。这说明在文科综合考试中,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信息提取能力,经常阅读新闻和分析新闻,才能增强他们对新闻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信息提取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达到。经过一段时间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学生拿到一则新闻材料就很快能够与政治、历史、地理的学科知识点联系起来。
四、用新闻剪贴本积累新闻素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能力。地理教师应能够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并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地理教学中去。如何搜集新闻素材,我认为新闻剪贴本能起很大的作用。每年我都要准备两本剪贴本,一本是自然地理新闻剪贴本,一本是人文地理新闻剪贴本,每天我花15分钟的时间用来浏览新闻报刊,然后把我认为有用的材料裁剪下来贴进剪贴本,这些素材成了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由于一个人收集素材的时间和途径比较有限,于是我在任教的班级中每班挂了一本地理新闻剪贴本,发动学生收集材料,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给我收集一条新闻材料。在学生的热情参与下,地理素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如学生给我收集的素材中既有旅游新闻、名胜古迹介绍,还有旅游广告、旅游名词解释等。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增长了知识,同时对教师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平顶山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