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1-12-29 00:00:00葛凤珍
成才之路 2011年3期


  摘要: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
  关键词:想象力;激发;发挥;培养;鼓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词句,激发想象
  在阅读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长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其中“杨梅贪婪地吮吸”“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等句子如不通过想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关键词句,通过“细雨如丝”激发学生联想丝棉的柔软与细密;由“伸展”联想摆脱束缚后的舒畅和轻松。整段文字可激发学生将春雨中的杨梅想象成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柔的怀抱里,吮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迫切的动作和欢快舒畅的情绪。通过想象,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那种在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动人意境。
  二、运用课文插图,发挥想象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四、续编故事,培养想象力
  续编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兴趣,发挥潜能,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结果。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和众多有益的课外读物中,有许多生动有趣、曲折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打动着每个小读者的心。读完了故事,孩子们仍觉得意犹未尽,“后来又怎么样了?”这是他们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此刻,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孩子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解决心中的疑问。如孩子们读《狼和小羊》这个故事,当读到最后狼向小羊扑去时,他们都为小羊的命运担忧:“后来又怎样了?小羊,你可千万别被狼吃掉呀!”于是我便抓住孩子们此刻好奇的心理,让他们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准备下节课开展续编故事的活动课。活动课前,我首先向孩子们了解情况,知道故事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羊被狼吃掉,一种是小羊得救了。后来经过讨论,孩子们坚决反对第一种结果,因为他们要用闪光的童心来拯救小羊。于是,故事有了喜人的结局。有的编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已经跟踪这条恶狼好几天的猎人赶到救了小羊;有的编的是小羊的爸爸妈妈及时赶到,用它们的爱心吓退了恶狼,救了小羊;有的编的是别的动物听到小羊呼救,大家齐心协力打败了恶狼;还有的编的是小羊急中生智,把恶狼引入陷阱,自已救了自己……
  五、深入观察,鼓励学生想象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是不合理的胡思乱想。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作文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在习作指导中,还要引导学生调动一切因素加以观察。许多学生以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其实,这只是观察的一部分。观察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用耳朵听一听,用手摸一摸,甚至还可以用嘴尝一尝。深入观察,挖掘生活中的体恤、亲和、善良、仁慈、同情、怜悯、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当这些方面闪烁光辉时,他们的想象力便得到了一次翱翔,人格便也受到生活的沐浴。因此,放开学生的手脚,敞开他们心扉,让学生进入生活的“百草园”,在百草园中求真、求善、求美。相反,如果隔膜了生活,折断了学生伸向生活的触角,必然会埋没学生生活中的汩汩清泉,从而会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成为一湾死水。
  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学校的花圃时,把学生带进花圃中,鼓励他们用各种方法去观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闻着这迷人的花香,我也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酿成最好的蜜献给老师。”有的写道:“广玉兰叶子的背面毛茸茸的,碰到我身上,像是给我搔痒痒。”还有的写道:“一阵风吹过,雪松沙沙地响着,正忙着跟下面的黄芽说悄悄话哩!”……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语句啊!
  总之,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式、渠道还有许多:故事接龙、小导游、演课本剧、绘画说话……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砀山县砀城镇黄楼小学)